贅生物(英語:neoplasm,又稱新生物),是指身體細胞組織不正常且過度增生,此過程稱為贅瘤形成,簡稱贅生。贅生物的生長與周圍正常組織的生長並不協調,即使最初誘發因素被移除,仍會持續異常增長。這種異常生長、不受控制的增生,通常形成一個腫塊,此時即可稱之為腫瘤(英語:tumor[1][2]。腫瘤分為良性腫瘤惡性腫瘤

贅生物、腫瘤
Neoplasm
同義詞tumor, carcinocytes、腫瘤
結直腸癌 (包含惡性腫瘤的結腸切除標本,即侵襲性結直腸癌(類似火山口,帶紅色,不規則形狀的腫瘤))
類型疾病
肇因有絲分裂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Oncology
ICD-112F7Z
ICD-10C00 -D48
ICD-9-CM140-239.99
DiseasesDB28841
MedlinePlus001310.
MeSHD009369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良性腫瘤生長速度緩慢,表面較光滑。並不侵入鄰近的正常組織內。瘤體周圍常形成包膜,因此與正常組織分界明顯。除非長在要害部位,良性腫瘤一般不會致命,大多數可被完全切除,很少有復發。惡性腫瘤又稱癌症,分為上皮源性的和間質源性的肉瘤。在惡性腫瘤中,這一些增生的細胞,除了會集結成為腫塊,還會擴散至其他部位增生。

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相比,有結構、功能和代謝的異常,它們具有超過正常的增生能力,這種增生和機體不相協調。非腫瘤性增生和腫瘤性增生不同,前者常有明顯的刺激性因素,且增生限於一定的程度和時間,一旦此因素消除,即不再增生,但如超越一定的限度,發生質變,則也可變為腫瘤性增生。

分類 編輯

ICD-10 將贅生物分為四大類別:良性贅生物、原位贅生物、惡性贅生物、行為未定或未知的贅生物。[3]惡性贅生物也簡稱為癌症,是腫瘤學的研究重點。

病因 編輯

  • 15%的人類腫瘤是病毒引起的,比較明確的有乙肝病毒與原發性肝癌人乳頭瘤病毒宮頸癌等。一般分為DNA、RNA腫瘤病毒;病毒還可通過整合其DNA、RNA到宿主細胞的DNA上發揮作用,使細胞惡化。
  • 核工業、核醫學等人為使用的核素大大的增加了電離輻射的強度。
  • 長期接觸煤煙煤焦油瀝青多環芳香烴類致癌物質;作為合成染料中間體,作為潤滑油的抗氧化劑等的芳香胺類具致癌性。人體的炎症、氧化應激反應、營養或激素失調、反覆的組織損傷等,也可產生氧自由基等致癌物質。大多化學致癌物可形成親電子的衍生物,極易與親核的DNA反應,導致基因突變,誘發癌變。
  • 大約3%的惡性腫瘤是遺傳的,遺傳獲得基因突變,導致、加速癌變的發生。

擴散 編輯

當實體瘤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瘤細胞粘附力降低,瘤細胞易脫離瘤體;相反瘤細胞與周圍基質、細胞粘附增強。當瘤細胞伸出偽足與靶細胞接觸後,開始向細胞間隙運動。

  • 瘤細胞侵襲血管壁,破壞基底膜進入血管腔,存活的瘤細胞運行到適宜部位,與血管內皮細胞、基底膜粘附;釋放降解酶,溶解基底膜,穿出與實質器官細胞粘附,增殖形成與原發部位相同的繼發瘤。
  • 瘤細胞從輸入淋巴管進入淋巴結的邊緣竇,滯留或繼續向前運動,穿出進入其他淋巴結。一旦瘤細胞在邊緣竇與竇內皮細胞作用後,增殖形成繼發瘤,繼續向中間竇、髓竇發展,佔據整個淋巴結。

治療 編輯

良性腫瘤、癌症早期一般以手術切除為主;生長在特殊部位的腫瘤(如垂體瘤),可放射治療;除原發腫瘤外,應將淋巴結一併切除;癌症合併手術、放療化療,效果較好。骨肉瘤、小細胞肺癌等擴散明顯的腫瘤,應先化療,後手術。化療對絨毛膜癌、睾丸腫瘤、惡性淋巴瘤等,已取得高治癒率;但是化療對腫瘤細胞選擇作用不強、全身用毒性較大。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Cooper GM. Elements of human cancer. Boston: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1992: 16 [2015-04-07]. ISBN 978-0-86720-1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08). 
  2. ^ Taylor, Elizabeth J. 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 29th. Philadelphia: Saunders. 2000: 1184. ISBN 0721662544. 
  3. ^ II Neoplasms.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10th Revision (ICD-10) Version for 201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 June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