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鐵
裝在馬蹄上減緩磨損的鐵製品
此條目翻譯品質稍有不足。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馬蹄鐵,又稱馬掌,是馬、牛等牲口裝訂在蹄上的鐵製蹄型物。 馬的蹄子有兩層構成,和地接觸的一層是大約2-3厘米厚的堅硬的角質,上面一層是活體角質。馬蹄和地面接觸,受地面的摩擦,積水的腐蝕,會很快的脫落,釘馬掌主要是為了延緩馬蹄的磨損。馬蹄鐵的使用不僅保護了馬蹄,還使馬蹄更堅實地抓牢地面,對騎乘和拉車都很有利。
馬蹄鐵是羅馬人征服大不列顛後,學凱爾特人幫馬穿上鞋子,在公元前1世紀的遺址里就很常見了。卡圖盧斯(約公元前85―前54年)提到過一匹騾子丟了一個蹄鐵。常見的馬蹄鐵是鐵製的,相當輕,從一邊衝壓出一個穿透的釘孔。馬蹄鐵的邊緣經常呈波狀的輪廓,未固定的兩端彎成一個防滑刺。它與釘頭一起,像在中世紀的馬蹄鐵上一樣凸出,使馬蹄堅實地踩踏地面。這種馬蹄鐵一直用到中世紀。但更平更重的馬蹄鐵從羅馬時代也開始使用,並且成為其後中世紀最普遍的樣式。在羅馬社會,奇特的「馬涼鞋」(hipposandal)也很常見。它是一種光滑的鐵盤,在每端彎成環。顯然它是繫在馬蹄上,無疑是用於保護馬蹄的。少數「馬涼鞋」帶有尖釘,能幫助馬抓牢地面。它可能被用於鵝卵石的或其他坎坷的地面。從用於牛的「細莖針草鞋」到使用緊扣的蹄鐵,它延續了很長時間而很少改變。然而,馬蹄鐵並沒有普遍使用,大量的牲畜是沒有釘蹄鐵的。
西漢《鹽鐵論》中的「革鞮」是皮製馬鞋。五代十國時期,北方民族稱馬蹄鐵為「木澀」,回鶻人已會給馬釘掌。敦煌莫高窟302窟壁畫「福田經變」中有部分為釘馬掌圖。
馬蹄鐵的裝訂是使用釘子將馬蹄鐵固定在馬蹄的角質皮上,也就是將「馬蹄鐵」燒鑄成形,然後墊在馬腳下,然後用錘子,釘子,把這塊厚鐵釘進馬的腳底[1][2]。
參考資料
編輯- ^ 本村凌二. 《馬的世界史》. 台灣: 玉山社. 2004-08-01. ISBN 9867819934.
- ^ 曹鳳珠編著. 當代運動與藝術潮流賽馬的訓練與技術指導. 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5.01: 59. ISBN 978-7 -5534-67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