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里斯·斯特凡諾夫
鮑里斯·斯特凡諾夫 (羅馬尼亞語:Boris Ștefanov, 曾化名德拉加諾夫或德拉古; 保加利亞語:Борис Стефанов Матеев;1883年10月18日—1969年10月11日),羅馬尼亞共產黨政治人物,1936年至1940年擔任羅馬尼亞共產黨總書記。
早期的生活和行動
編輯斯特凡出生於保加利亞科泰爾的一個富有的地主家庭。1894年科泰爾火災之後,他全家搬到Tsar Boris, Southern Dobrudja。[1]完成高中學業後,他成了一名教師。1903年至1905年,他加入索非亞的堡壘營,最後升任為中尉。[2]1903年他姐姐安娜給他介紹了社會主義思想,她是瓦爾納 的保加利亞工人社會民主黨組織書記。鮑里斯、安娜和格奧爾基·巴卡洛夫一起偷運了一批俄羅斯地下文學。[3]1904年他申請加入了工人社民黨的激進派。
在巴爾幹戰爭中,他在瓦爾納的黑海海岸附近指揮一個炮兵連。布加勒斯特條約結束了戰爭,1913年斯特凡諾夫的家鄉劃歸羅馬尼亞。他決定留在他家鄉附近。 在社會主義活動家克里斯蒂安·拉科夫斯基的幫助下,[4] 他於在1913年9月加入了羅馬尼亞社會民主黨。 在此期間,他受到由羅馬尼亞社會主義思想家Constantin Dobrogeanu-Gherea提出的"新農奴制"理論的強烈影響。斯特凡還繼續與各種社會主義團體跨界協作,比如「狹義社會主義者」、"廣義社會主義者"和保加利亞農業國家聯盟)。之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支持社民黨的和平主義立場;儘管如此,他在1916年參軍,成為了羅馬尼亞軍隊的步兵中衛。 由於他繼續在士兵中宣傳社會主義,他被幾次轉往其他部隊,並最終被拘留。[5]
儘管他是保加利亞裔,他能說流利的羅馬尼亞語。[6]據說他參加了民族自決運動。據報告,他最後破了產,而不得不放棄大部分繼承權。[7]
由於他同時加入了羅馬尼亞社會黨(PS)、斯特凡諾夫成功成為了議員的候選人,但是,和Gheorghe Cristescu和Alexandru Dobrogeanu-Gherea一樣,他沒能通過入職驗證。 他後來成為社會黨溫和派,且支持一個布爾什維克的項目。 那時,他開始倡導土地改革,認為由Alexandru Averescu政府揚·約內爾·布勒蒂亞努 發起的這一進程遠遠不夠。[8]作為社民黨總委員會的一員,斯特凡諾夫參與起草了大罷工1920年的宣言。結果,他因被控從事共產主義活動被囚禁在日拉瓦。雖然因此他沒能參加羅馬尼亞共產黨的成立大會,他完全贊同其各項決定。[9]
他在Dealul Spirii審判中被起訴並受到大赦,[10] 斯特凡在1922年當選為總委員會委員。 在同一年,他代表少數派加入了眾議院,並任駐共產國際特使。[11]
斯特凡諾夫和羅馬尼亞的共產黨活動
編輯雖然,像Cristescu一樣,他被共產國際批評為支持漸進改革,[12] 他在1924年羅共被取締後迅速晉級領導層。[13] 1926年他再次被捕,在Siguranța Statului的鎮壓之後,[14]斯特凡諾夫是在一個同志被迫供出所有羅共領袖的名字後暴露的。[15] 儘管有國際赤色濟難會的支持和馬塞爾·波克爾的干預,他仍然被控叛國罪。[4]
許多黨員包括整個政治局都逃亡蘇聯,斯特凡諾夫最終被釋放,並領導當地秘書處。[16]
斯特凡諾夫領導羅馬尼亞代表團參加了第五次和第七次共產國際世界大會;儘管他是保加利亞裔,他被認為是羅共的本土成員,並在亞歷山大·斯特凡斯基的擔保下成為羅共總書記。[17] 第七屆會議,他還當選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並進入主席團,直到1941年8月。[18] 隨後,斯特凡諾夫參加了大清洗中對托洛斯基派的打壓,他指控Elena Filipescu和馬塞爾·波克爾支持托洛茨基。
雖然他自己也被蘇聯懷疑,他還是在1938年逃到莫斯科。[4]
流亡和後來的爭議
編輯1940年他被免除黨內領導職務,1951年被羅共中央指責脫離工人階級,引入了"新農奴制"理論,以及在1927年提倡與資產階級正黨聯合。[19]羅馬尼亞是實際領導權在1938年轉到了Bela Breiner手中。
斯特凡諾夫是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的朋友,後者被認為在1938年挽救了他使其免遭厄運。他人生中的最後十年是在索菲亞, 保加利亞度過的。在隨後的歲月,斯特凡諾夫的形象和地位仍然飽受爭議:1961年,共產黨高層Valter Roman就曾為許多過去受清洗的黨員辯護,包括斯特凡諾夫。不過Petre Borilă反對,他認為斯特凡諾夫同情納粹主義,並認為它是通向社會主義經濟的一條道路。[20]
在1963年他80歲生日那天, 保加利亞共產黨政府授予斯特凡諾夫該國的最高榮譽季米特洛夫勳章,該獎項被視為對羅馬尼亞共產黨的挑釁,並導致兩國關係的轉冷。[21]後來斯特凡諾夫參與編輯了保加利亞的報紙和雜誌,還加入了友誼委員會,尋求加強保加利亞與羅馬尼亞、蘇聯和南斯拉夫的關係。1969年10月他死於一場車禍。[22]
參考資料
編輯- ^ Angelova, p. 341
- ^ Angelova, p. 343
- ^ Angelova, p. 342
- ^ 4.0 4.1 4.2 Ţiu
- ^ Angelova, p. 344
- ^ Tismăneanu, p.95
- ^ Tismăneanu, p.313
- ^ Tismăneanu, p.74
- ^ Angelova, p. 347
- ^ Tismăneanu, p.72
- ^ Tismăneanu, p.74, 75, 77, 95; Ţiu
- ^ Tismăneanu, p.78
- ^ Frunză, p.40, 53
- ^ Diac; Ţiu
- ^ Diac
- ^ Diac; Tismăneanu, p.80, 86, 90, 118
- ^ Frunză, p.40, 53; Tismăneanu, p.95-96
- ^ Angelova, p. 355
- ^ "Disgraced Romanian..."
- ^ Roman
- ^ "Bulgaria. The Bulgarian Communist Party"; "Disgraced Romanian..."
- ^ Angelova, pp. 357-358
- (保加利亞文) Trendafila Angelova, "Boris Stefanov", in Izvestiya na Instituta za istoriya na BKP, 51, 1984. p. 351-358.
- (羅馬尼亞文) Cristina Diac, "Lupta pentru putere în Partidul Comunist" ("The Power Struggle inside the Communist Party"), in Jurnalul Național, January 12, 2005
- Victor Frunză, Istoria stalinismului în România ("The History of Stalinism in Romania"), Humanitas, Bucharest, 1990
- (羅馬尼亞文) Valter Roman, "Address to the Party Leadership" (December 1961), at Sfera Politicii
- Vladimir Tismăneanu, Stalinism pentru eternitate, Polirom, Iași, 2005 ISBN 973-681-899-3 (translation of Stalinism for All Seasons: A Political History of Romanian Communis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2003, ISBN 0-520-23747-1)
- (羅馬尼亞文) Ilarion Țiu, "Aliatul lui Stalin" ("Stalin's Ally"), in Jurnalul Național, June 7,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