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居素(1897年—1986年),自號光綱老人,祖籍廣東梅縣,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佛學家,畫家,詩人,收藏家。

黃居素
個人資料
出生(1897-05-16)1897年5月16日
逝世1986年(88—89歲)
籍貫廣東嘉應州(今梅縣)

生平

編輯

黃居素祖籍廣東嘉應州(今梅縣),其祖父於清朝同治年間遷居香山縣。黃居素於1897年5月16日生於香山縣石岐。年輕隨鄭哲園學習《史記》、《昭明文選》。1919年,黃居素到廣州光孝寺當帶髮修行的和尚,悉心研讀佛法。期間結識了已出家為僧的中華民國元老弼元法師林君復和弘一法師,經引薦與馬育航和陳炯明熟識,幾位好友經常聚集茶聊。此後,黃居素在時任粵軍總司令兼省長陳炯明手下當書記。後任廣東省公署秘書並伴隨孫中山左右.

1922年6月,陳炯明發動六一六事變,黃居素同吳稚暉一起居間調停,希望孫中山、陳炯明重修舊好,但陳炯明拒絕調解。黃居素乃辭職去上海。1924年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出任粵軍總司令部政治部主任,不久孫中山任命黃居素為代理中央海外部部長。1925年,黃居素出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農民部部長。同年,經廖仲愷推薦,出任中山縣縣長。1927年後,歷任南京國民政府農民部部長、立法院第一屆立法委員、廣東省政府委員等職。

1928年黃居素受好友時任廣東省政府主席陳銘樞之託出任《神州國光社》總經理,同年經李少川介紹,正式師從黃賓虹學習山水畫,並聘黃賓虹到《神州國光社》主理美術部編輯工作,編輯並出版了古代美術巨作《美術叢書》、《神州大觀集》、《神州大觀續集》及大批珂羅版畫冊。1931年黃居素同陳銘樞一起力挺老友林森取代蔣中正出任國民政府主席一職。 1932年,黃居素舉家赴香港定居,投入收藏,繪畫,寫詩,治學的愛好中。黃居素的《緣山堂》收藏有大量黃賓虹的畫作精品,曾不遺餘力在香港和廣東一帶的名流朋友之間推廣黃賓虹的作品,成為賓翁三四十年代的主要「供養人」之一。

1935年8月,黃賓虹在廣西講學後赴香港,住在黃居素位於港島半山東山台的寓所「雙樹翠屏館」,由黃居素陪同到太平山頂寫生併合影(黃般若攝影),期間作畫多幅,其中一幀港景『清水灣』橫幅,即席題贈黃居素的長女黃長玲。1937年黃賓虹全家北遷,因受北方藝術界排擠,門庭冷落,經濟拮据。為解賓翁燃眉之急,黃居素派人專程北上求畫,並經常函索畫作。直至賓翁1955年去世前黃居素仍收到賓翁所寄畫作。兩人書信往來數十載,1999年出版的《黃賓虹書信集》中,致黃居素信件就收錄有46封之多。賓翁致黃居素信函中曾寫道「不欲草草以報知音」,足見賓翁對兩人之間友誼的珍視。受黃居素之託所作畫作皆拋心力而為。[1]

1955年,黃居素受周恩來之邀自香港回到北京,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會員,期間與摯交時任中央政府人大常委,政協常委陳銘樞來往頻繁。

1957年返回香港定居。1972年香港藝術中心為黃居素舉辦了《黃居素畫展》,也是該中心成立後的第一個畫展。時任港督麥理浩爵士主持開幕,時任香港大學校長李焯敏博士到場祝詞。1982年10月巨贊法師受趙朴初之託護送清刻《大藏經》訪港,期間曾造訪黃居素,並於家中所懸掛的弘一法師所作《壽》字前合影留念。

1986年,黃居素在香港病逝,許家屯贈送花圈。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流水高山話知音——記黃賓虹與黃居素一門兩代的交誼,中國作家網,2008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