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杰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09年6月27日) |
生平
编辑刘大杰于1904年出生于上海,就读国立武昌大学时师从郁达夫,武昌大学毕业后到日本留学,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刘大杰一度遭侵华日军拘禁。
1948年,刘大杰担任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同年升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同年完成并出版中国文学史专书《中国文学发展史》。
1949年后,刘大杰历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复旦大学研究组组长、复旦大学中文系代理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书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革期间被保护。1975年1月,刘大杰担任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7年11月26日,刘大杰病逝于上海,享年73岁。
著作
编辑《中国文学发展史》在1949年后因应政治环境而经历了三次大修改,分别于1957年、1962年及1973年出版。后来广泛流通的版本主要是1962年修订版。鉴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初版仍具有独特价值,近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将初版重新出版。
台湾省戒严令时期,台湾中华书局曾将《中国文学发展史》改名为《中国文学发达史》,删除作者姓名及书中有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字句。2001年,刘大杰的女儿刘念和授权华正书局在台湾独家出版发行《中国文学发展史》1962年修订版〔ISBN 957-580-061-3、ISBN 978-957-580-061-1〕,此为该版本的完整版。
与毛泽东的交往
编辑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十二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亲自下了最高指示,要保1批教授;复旦大学教授中,毛泽东保了周谷城、苏步青、谈家桢与刘大杰,人称上海“4大典型”。
毛泽东到上海时,多次找刘大杰长谈,一句话广为流传:“刘大杰先生,大作为何不送我拜读呢?”
毛泽东与刘大杰多次通信讨论文学。1976年2月12日,毛泽东给刘大杰写了一封后来收进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