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兴里双福祠

坐标24°15′34″N 120°49′33″E / 24.259391°N 120.825916°E / 24.259391; 120.825916

北兴里双福祠,又称永兴宫双福祠、简称双福祠,是位于台湾台中市东势区北兴里的土地祠,合祀被视为亲兄弟的两位土地神(伯公)。

北兴里双福祠
基本信息
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台中市东势区北兴里文化街245号
主神土地公
建立时间 大清乾隆年间
地图
地图

沿革 编辑

文化街245号的门牌。

此土地公是东势寮下客庄的开基土地祠,一说创建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又称“北片庄伯公”[1][2]。另一说约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开垦石冈的广东大埔人越过大甲溪垦荒东势,并在今东势青果合作社对面以石材建立此土地祠[3]。为今东势区文化街七间古庙之一,又称“永兴宫双福祠”[1]

原先仅为石头代表神明,道光年间才改用石材建小庙,光绪十二年(1886年)再改建,大正十四年(1925年)与北边伯公合建,因此有两尊土地神,故取名“双福祠”[1][2]

1988年再重建,属硬山顶屋面、单殿带亭式的地上一楼建筑,基地面积约122平方米,包括戏亭、金炉、庙埕、拜亭、伯公殿、树王公、树王石头公等。庙埕盖有遮雨棚;棚下挂满平安灯笼。[1][2]

拜亭外柱楹联:“正神不二二正神,福德无双双福德。”;内柱楹联:“一方保障齐歌万福无疆,二老同堂应说三生有幸。”[2]

祭祀 编辑

对于视两土地公为兄弟的原因,双福祠的香公刘德昌表示民国前四十四年(1868年)有人扶鸾表示两土地公是清朝广东人,兄名刘维仁、弟名刘维义。长大后先后成家,弟媳张氏要求分家,但兄长不忍分居,将所有农园地契全送给亲弟。后来兄弟和好如初,乐善好施,至古稀才去世。受冥王嘉许,于是在台湾一起担任北兴里福德正神。[3]

台湾日治时期曾有神冈乡民因父亲病重,偷请神像回家祭拜;东势人发现伯公失踪,惊动一时。后来该村民于父亲病愈后,率领大队人马及全副牲礼,沿途敲锣打鼓,亲奉伯公归位,并禀明保正,宴请东势当地人。[3]

除奉祀兄弟伯公外,祠内并奉祀有东势区的开基三山国王。这三尊三山国王系在1988年重建双福祠时,信众从东势巧圣仙师祖庙请回双福祠内奉祀。庙埕左右侧各有祭拜老榕树的树王公小祠、树王石头公小祠。[1][2]

元宵夜当地客家人会在此庙祈神、安奉太岁、点光明灯及灯笼,并于正月半当日中午过后进行开基伯公元宵新丁粄赛活动[1][2]。凡是会员家中添丁者或新婚者,须准备大红龟粄敬奉,会员各自保密红龟粄的大小,当天再比赛大小,如1994年是二十斤的红龟粄夺魁[4]

参考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黄玉虎. 永興宮雙福祠 供奉兄弟伯公. 《台湾时报》. 2011-11-07 [2017-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5)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2.4 2.5 黄玉龙. 北興里雙福祠 東勢客家庄奉兄弟伯公. 《中华日报》. 2015-06-19 [2017-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5)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唐苍赐. 台灣真奇廟 兩個土地公住一間土地廟 東勢鎮北興里地方不大,卻得土地公獨厚,雙人坐鎮,雙分庇祐. 《联合报》. 1992-04-30 (中文(台湾)). 
  4. ^ 林淳华. 客家人過年非常講究習俗. 《中国时报》. 1995-01-28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