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溲疏学名Deutzia taiwanensis)为虎耳草科溲疏属下的一个种。

台湾溲疏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类植物 Asterids
目: 山茱萸目 Cornales
科: 绣球花科 Hydrangeaceae
属: 溲疏属 Deutzia
种:
台湾溲疏 D. taiwanensis
二名法
Deutzia taiwanensis
(Maxim.) C. K. Schneid.

分布

编辑

特产台湾全岛低至中海拔 300~2,300 米的山区较潮湿的环境,丛林内或路旁。坪林、深坑、乌来、梨山、阿里山、日月潭、雾台、清水山、思源、关仔岭等地均有采集记录。[1]

用途

编辑

1.园艺用途:花洁白、有淡香味,可作庭植添景树;花、果枝则供作花材。

2.药用:根和全草(叶)入药。性味:根:辛、寒。效用:根:解热,止疟。治疟疾。我国本草经记载:“溲疏味辛,通利水道,除胃中热、下气,一名巨骨。”证明溲疏在我国已有很久的历史,而且可作草药中健胃的偏方。[2]

特性

编辑

灌木,高 3~5 米;老枝灰色,表皮脱落,无毛;花枝长 8~14 公分,具 4~6 叶,淡绿色,被星状毛。叶纸质或薄革质,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 5~8 公分,宽 2~3 公分,先端渐尖、尖头稍弯,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具大小不等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疏被 4~5(~6) 辐线星状毛,毛紧贴并与叶同色,侧脉每边 4~6 条,网脉两面均隆起;花枝的叶柄长 0.2~0.4 公分,其余叶柄长 0.6~0.8 公分,被星状毛。聚伞状圆锥花序长 6~8 公分,直径 3~4 公分,具多花,疏被星状毛;花蕾长圆形;花冠直径 1.5~2.5 公分;花梗长 0.3~0.5 公分;萼筒杯状,高约 0.25 公分,直径约 0.3 公分,裂片三角形,长宽均约 0.1 公分,先端急尖,密被 8~12 辐线星状毛;花瓣白色,长圆形,长 0.9~1.3 公分,宽 0.3~0.4 公分,先端急尖,基部稍狭,外面被星状毛,花蕾时内向镊合状排列;外轮雄蕊长约 1.2 公分,内轮较短,花丝先端 2 齿,齿长不达花药,花药长圆形,具短柄,从花丝裂齿间伸出;花柱 3~4,较外轮雄蕊稍长。蒴果半球形,直径约 0.35 公分。花期 3~6 月,果期 8~10 月。[3]

参考文献

编辑

扩展阅读

编辑
  1. ^ 台灣野生植物資料庫.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2018-06-01]. [失效链接]
  2. ^ 邱, 年永. 高山藥用植物. 台湾: 南天书局. 1991-01-01. ISBN 9789576380341. 
  3. ^ 庄溪. 台灣溲疏. [2018-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