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蚌,是在子不语里登场的一种妖怪,大的有丈许,小的长数尺,蚌壳打开,壳里面有蓝色的夜叉躺在里面。[1]有人在闽出海口樵采的时候发现。[2][3]点石斋画报另也有方蚌藏夜叉的记载。[4]其蚌壳黏在自己背上,不能脱下来。[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袁枚. 子不语全集.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7年: 310. ISBN 9787202027561. 
  2. ^ 《子不语》有人在闽出海口樵采,至一山,见山润内悉卧方蚌,大者丈许,小者亦长数尺,磁阿重叠,以千百计。其人惊,方欲去,忽一蚌开口,其壳内有蓝面人,如夜叉状,卧其中。见人,手足皆动,作授拿势,欲起而不得脱,盖其躯生壳上,即借蚌壳为背,故不能脱壳而出。
  3. ^ 袁枚王英志. 袁枚全集: 子不語 ; 續子不語.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3年. 
  4. ^ 于左. 玩在唐朝. 中华书局. 2008年. ISBN 9787101059663. 
  5. ^ 《点石斋画报》礼,北海奇观:尝观侍卫哈达穷北海记言,康熙时命往穷北海,假道俄罗斯,北行历数十驿,至一部落,气候严冷,叩北海所生,因留其地,数月临行,其酋脱身上火裘厚衣之,以羊革蒙面,选明驼合乘,派部人导往,日食干脯,夜即伏驼背,卧历数十昏晚始抵其震。遥见门高数百丈,宽百余丈,门外积冰中,方蚌皆长丈余,每蚌藏一夜叉,蓝面赤发,极可怖,门上大金字二,小金字三,蚪屈不可识。以刀划于皮,志其点,尽藏于怀。门内深黑,闻水声如雷,方再谛视夜叉,作欲跃出相攫状,其背粘连蚌壳,不能脱,翻滚上岸,其行甚速,驰骤急归,及至,则惜往之部人已冻毙五六矣,遂别其酋,行二年余,始回京,以前划牛革进呈。乃蝌蚪文,译之为幽门 姒禹题 五字,岂尚书所载宅幽都即此地耶。

参看

编辑

中国妖怪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