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瓣蹼鹬
灰瓣蹼鹬(学名:Phalaropus fulicarius)又名灰瓣足鹬,为鹬科瓣蹼鹬属的鸟类。是一种小型涉禽。这种瓣蹼鹬繁殖于北美和欧亚的北极地区。牠是迁徙性鸟类,并且不同于一般的涉禽,主要沿着海洋路线迁徙,在热带海洋的海上过冬。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黑龙江、天津、上海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加拿大。[2]
灰瓣蹼鹬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
科: | 鹬科 Scolopacidae |
属: | 瓣蹼鹬属 Phalaropus |
种: | 灰瓣蹼鹬 P. fulicarius
|
二名法 | |
Phalaropus fulicarius | |
P. fulicarius 繁殖地分布范围 | |
P. fulicarius 冬季分布范围 | |
异名 | |
|
分类
编辑1750年,英国博物学家乔治·爱德华兹在他的《不常见鸟类的自然史》第三卷中收录了灰瓣蹼鹬的插图和描述。他使用了“红足鹬”这个英语名称。爱德华兹根据一个从加拿大哈德逊湾地区带到伦敦的标本进行了手工上色的版画,此标本由詹姆士·伊舍姆带来。[3] 当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在1758年更新他的自然系统以出版自然系统第十版时,他将灰瓣蹼鹬与瓣蹼鹬和鹬放在Tringa属中。林奈提供了一个简短的描述,创造了二名法Tringa fulicaria并引用了爱德华兹的作品。[4] 灰瓣蹼鹬现在是1760年由法国动物学家马蒂兰·雅克·布里松引入的瓣蹼鹬属(Phalaropus)中的三个物种之一。[5][6] 此物种为单型种:没有亚种被认可。[6]
瓣蹼鹬的英语名称和属名通过法语phalarope和科学拉丁语Phalaropus来自古希腊语phalaris,意思是“白冠鸡”,以及pous,意思是“足”。种名fulicarius来自拉丁语fulica,意思是“白冠鸡”。白冠鸡和瓣蹼鹬都具有蹼状趾。[7][8]
描述
编辑灰瓣蹼鹬的体长约为21 cm(8.3英寸),具有蹼状趾和比灰瓣蹼鹬稍厚的直喙。繁殖期的雌鸟主要是深棕色和黑色的背部,腹部呈红色,脸颊有白色斑块。喙为黄色,尖端为黑色。繁殖期的雄鸟颜色比雌鸟暗淡。幼鸟背部呈浅灰色和棕色,腹部呈黄褐色,眼睛周围有深色斑块。冬季时,羽毛基本上是上灰下白,但黑色眼斑始终存在。冬季时喙为黑色。牠们的叫声是一种短促的beek。
标准测量值[9][10] | |
---|---|
长度 | 200—230 mm(7.7—9英寸) |
重量 | 55 g(1.9 oz) |
翼展 | 430 mm(17英寸) |
翅膀 | 121—132 mm(4.8—5.2英寸) |
尾巴 | 58.5—67.1 mm(2.30—2.64英寸) |
喙峰 | 21—23 mm(0.83—0.91英寸) |
跖骨 | 21.8—23 mm(0.86—0.91英寸) |
繁殖
编辑在三种瓣蹼鹬物种中,典型的鸟类性别角色是颠倒的。雌鸟比雄鸟体型更大,颜色更鲜艳。雌鸟追逐雄鸟,争夺筑巢地区,并会积极保护牠们的巢穴和选择的配偶。一旦雌鸟产下橄榄棕色的蛋,牠们便开始向南迁徙,留下雄鸟孵化蛋并照顾幼鸟。每窝产下三到六颗蛋,巢穴位于靠近水的地面上。孵化期持续18到19天。[9] 幼鸟主要自行觅食,并在出生后18天内能够飞行。
行为
编辑在觅食时,灰瓣蹼鹬经常会在水中快速游成一个小圈,形成一个小漩涡。这种行为被认为有助于通过使浅水底部的食物上升来觅食。牠们会用喙伸进漩涡的边缘,从中捡取小型昆虫或甲壳类动物。牠们有时也会飞起来捕捉飞行中的昆虫。在公海上,牠们会出现在海洋洋流汇聚并产生上升流的地区,且经常出现在鲸鱼群附近。在繁殖季节之外,牠们经常成群结队旅行。
这种鸟类通常非常温驯且容易接近。
状态与保育
编辑灰瓣蹼鹬是非欧亚迁移性水鸟协定(AEWA)适用的物种之一。
参考文献
编辑- ^ Phalaropus fulicari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6 November 2013].
- ^ 2.0 2.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灰瓣蹼鹬.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Edwards, George. A Natural History of Uncommon Birds. Part III. London: Printed for the author at the College of Physicians. 1750: 142, Plate 142 [2024-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2).
- ^ Linnaeus, Carl. Systema Naturae per regna tria naturae, secundum classes, ordines, genera, species, cum characteribus, differentiis, synonymis, locis 1 10th. Holmiae (Stockholm): Laurentii Salvii. 1758: 146 [2024-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5) (Latin).
- ^ Brisson, Mathurin Jacques. Ornithologie, ou, Méthode Contenant la Division des Oiseaux en Ordres, Sections, Genres, Especes & leurs Variétés. Paris: Jean-Baptiste Bauche. 1760. Vol. 1, p. 50, Vol. 6, p. 12 (法语及拉丁语).
- ^ 6.0 6.1 Gill, Frank; Donsker, David; Rasmussen, Pamela (编). Sandpipers, snipes, coursers. IOC World Bird List Version 11.2. 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sts' Union. July 2021 [14 October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
- ^ Phalarope. 牛津英语词典 (第三版).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5-09 (英语).
- ^ Jobling, James A. The Helm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rd Names.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2010: 165, 301. ISBN 978-1-4081-2501-4.
- ^ 9.0 9.1 Godfrey, W. Earl. The Birds of Canada. Ottawa: National Museum of Canada. 1966: 166.
- ^ Sibley, David Allen. The Sibley Guide to Birds . New York: Knopf. 2000: 195. ISBN 0-679-45122-6.
这是一篇鸻形目相关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