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裒

魏晉名士,《二十四孝》中聞雷泣墓的主角

póu(3世纪—311年),伟元城阳营陵人(今山东昌乐东南)。《二十四孝》中闻雷泣墓的主角。本身是魏晋年间名士,但因父仇而坚决不肯为晋室效命。

王裒
二十四孝之闻雷泣墓讲的就是王裒的故事。
出生
曹魏城阳
逝世311年
西晋城阳
职业名士,《二十四孝》中闻雷泣墓的主角

生平

编辑
 
破门楼郑翁仔灯《闻雷泣墓》

其父王仪司马昭嘉平四年(252年)东关之战战败,认为责任在司马昭而触怒对方并被杀。王裒因此而终生未向西坐,以示不臣晋室。当时朝廷亦曾多番征召,但王裒一概不应,而隐居教学,并立庐在父亲墓旁。

王裒家贫,但都能自给自足,从来不接受别人馈赠。但本人年少时就有德操志尚,行事皆以礼,博学多能,且极具名气。如一次送门生到安丘县服力役,随行的就有千余人。而安丘县令以为王裒是来拜访他,更特地整理好衣履外出迎接。而县令在见到王裒哭着送别门生,亦下令不用该门生再服力役。然而整个县的人都对这件事发生而感到羞耻。

永嘉五年(311年),汉国攻陷西晋首都洛阳,中原大乱,盗贼峰起,亲族都南渡到江东避难,但王裒留恋父母之墓,一直不肯离去。及至盗贼集团变得很强盛时才动身离去,但又因思念坟墓而不能继续前进,于是被盗贼所杀。

孝行

编辑
  • 王裒父死于非命而不仕,以及每日都到父亲墓旁跪拜,更抱着柏树哭泣,令泪水都流在柏树上,时间久了更令柏树枯萎[1]
  • 王裒母生前怕雷声。王裒即使在其死后,每听到雷声都会立即跑到母亲墓前,向墓说:“裒在此。”在《二十四孝》故事中更写王裒会在墓前哭着说:“裒在此,母亲勿惧。”
  • 王裒每读到《诗经·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一句,必再三流泪。他的学生只得将《蓼莪》删去。

性格特征

编辑
  • 史载王裒身高八尺四寸,容貌独特不凡,声音清脆响亮,言辞气道典雅方正。
  • 除对父母的孝道外,王裒亦有知人之能。同乡管彦有才但未知名,而王裒则认为他终会以自身努力而显达,于是与他结交。后管彦官至西夷校尉。而北海邴春是名士邴原的后人,年少就有志向和节操,贫寒自处,更到处游学,当时的人都认为是邴原再世。但王裒认为邴春个性狭隘而贪慕虚名,不会成大器。而邴春最后果然品行不佳,学业不成。
  • 王裒认为人的行为最理想应当归于善道,不必以自己能力加诸别人身上,呵责别人做不到自己能做的。

家庭

编辑

祖父

编辑
  • 王修,东汉末年名士,官至奉常。有名魏世。

父亲

编辑
  • 王仪,官至安东司马。时安东将军为司马昭,东关之战后杀害王仪。

子女

编辑
  • 王氏,王裒女,本嫁管彦子,但管彦死后因葬在洛阳,王裒认为管彦子已为洛阳人,已失当日嫁女望为同县人而能与女保持联系的原意。于是将女儿改嫁。

延伸阅读

编辑

[]

 晋书·卷088》,出自房玄龄晋书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资料

编辑
  1. ^ 王隐《晋书》则写柏树树色于别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