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共公布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列表如下。

石柱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1984年12月27日)

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红军井 1934年 石柱县南宾镇红井社区后河组猫圈坡 红军井位于城北500米左右的猫圈坡山坳中。民国二十三年(1934)一月十日,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军部及红九师的部分指战员到此休整。时值隆冬,井水干涸。军民饮水困难。红军战士寻到水源后挖成一井,解决了乡民饮水困难。1982年,县人民政府将此井以条石镶砌成四方渗水井,并经县人民代表大会讨论i面过,正式命名为“红军井”。
2 永成、和成字号 1947年 石柱县 “和成”、“永成”商号是中共石砫地下党为安置地下工作者、向党提供活动经费,并负责忠县、丰都、石砫、万县边区交通联络,分别于民国三十年(1941)二月和三十三年(1944)春在西界沱建立的。“和成”商号址,今为西沱五交化门市部;“永成”商号址,今为西沱粮站门市部。
3 福尔岩摩崖造像 不详 石柱县沿溪镇静观村 沿溪乡长江边,有石岩深刻浮雕观音、弥勒佛像七尊,为明代石刻艺术。造像凿岩深0.8米,高1.5米,宽1.1米,造型美观,现完好无损。
4 宋碑 石柱县 城郊万安山(太白岩)北石壁,自唐以来多古人题刻,后为泥土淹没。南宋宝佑五年(1257)南宾县令刘济川的碑刻,清乾隆四十年《石砫厅志》有记载,于1984年2月出土。碑文:“观钓台刻而怀子陵,诵德政碑而思仁杰。夫挽仰古今,虽成陈迹,碑刻具存,凛然生气,干载一日也。南邑旧址,石岩屹然,俯瞰山川,如拱如揖,有唐陈宰,镌佛为龛,继判是邑。不知几人。宋宝佑丁巳王正三日,邑宰宣教郎左绵刘济川景孟,邑佐迪功郎风山李作德长卿,偕邑士之秀者,共饮岩下,吊古拭碑,尚高山景行之意云。济川谨书。”今已建碑亭保护。
5 万寿寨遗址 石柱县三河镇万寿寨村石峰组万寿寨 万寿寨位于县城东16公里蚕溪、河坝两乡交界的万寿山上,寨前有缺门、驻马关。寨上约20万平方米,分前、内、后三寨。四面悬岩绝壁,仅独路可上,最高海拔1530米,秦良玉于明末清初在此建寨备战。顺治七年(1650)朱容藩攻打石砫,土司马万年依祖母秦良玉遗命率兵民往避,朱围攻数月不下退去,致石砫一境平安。万寿寨上,前后建有3座寨门及寨墙。寨内建有旗台、官厅、点将台、练兵场、军营及瞭望台等,今遗址可见。宽24.8米,进深27.5米的三重厅堂基础及台阶仍存。供兵民饮水的“官井”,至今仍“甘冽异常,四时不涸”。尚存摩岩造像、碑刻12处。前寨南侧有一高70余米的石峰,俊面丽颈,前胸丰满,婉若依山端坐的少妇,人称“女石砫”。后寨与神仙洞相对的山峰上,耸立高100米的石峰,高冠微髯,酷似伟男,人称“男石砫”。
6 太保祠遗址 石柱县 大都督府位于县城内狮子坝,原名土司署,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原为石砫宣抚司、宣慰司署,明末为秦良玉大都督府。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石砫直隶厅同知王萦绪奉圣谕改建为太保祠。嘉庆初年,朝庭降旨将其纳入国家祀典,由地方官春秋致祭。太保祠由门坊、正殿、寝殿、后堂、玉音楼、柏子堂、坐隐楼、宾月楼、芹香亭等建筑组成。府门挂“大都督府”匾额,门联书“汉室将军甲第;明朝都督人家。”正殿内周立文人题咏碑刻。总占地近2万平方米。民国二十二年(1933)祭祀废,存于祠内的秦良玉袍、笏、关防一度损失(后赎回),古器变卖一空。三十五年(1946)十月,四川省政府决定太保祠由政府接收管理。“文化大革命”中,将祠中房屋拆毁,先后改建为县水电局、二轻局、广播局,
7 秦良玉陵园 清顺治年间 石柱县县城东7公里的回龙山上 距三教寺南百余步处。建于清顺治年间。总面积为320亩。内有秦良玉墓,秦良玉衣冠冢、良玉子马祥麟墓及良玉兄邦屏、弟民屏及其后裔马光仁、马祜昭、麾下将官马德音等墓葬20座。良玉衣冠冢前,石俑、石马、石羊、石狮等石雕分列两旁,气势庄严
8 三教寺 石柱县 三教寺坐落于县城东7公里的回龙山上,原名回龙寺,明弘治八年(1495),由石砫宣抚使马徽母陈氏所建。明崇祯十年(1637),秦良玉增修。占地2800千方米,原有五重殿堂。南明隆武兵部尚书吕大器题有“万派归宗”,破山和尚题有“白云深处”等匾额,香火极盛。现全寺仅存三清殿后殿屋架。东西壁所书“鹫”、“岭”两个大字,高4.27米,宽3米,今犹存。
9 太白岩摩岩石刻 南宋宝佑五年(1257) 石柱县南宾镇较场坝社区太白岩北石壁 太白岩位于县城西南郊,原名万安山(亦称鼓楼山),传唐代诗人李白流放夜郎路经此地,于石壁题七绝一首,故改名“太白岩”。宋欧阳修亦曾流寓于此,题句石壁,风雨剥蚀,至清末已“不复可读矣”。太白岩高约60米,广约6000平方米,负南抱北,其势陡峻。明末,厅人于四周筑石墙以避兵祸,遗迹至今可寻。明成化十四年(1478),石砫宣抚使马澄、同知陈积广铸大钟置于山上。正德十二年(1517),同知陈宽建永寿寺(后改名鼓楼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直隶厅同知王萦绪于永寿寺左建太白亭(亦名醉仙亭),曲榭回廊,塑太白像于正中。于山顶可俯瞰县城,素为春日郊游,夏日避暑的主要去处,今除莲池依旧,其余不复存在。现已改建为县第三职业中学校园。
10 南城寺 明、清 石柱县西沱镇南坪村庙梁组 南城寺位于长江南岸西沱镇南洋村,与石宝寨遥遥相对。建干明弘治十四年(1501),清光绪年间重建。现为南城小学占用。今侧院、正殿、厢房基本完好,面积约1800平方米,重建时的书刻碑文,至今尚存。
11 银杏堂 石柱县 银杏堂位于河嘴乡盘龙山上,原名银杏寺,始建于明初,透月和尚任寺住持后,改名银杏堂。明正德年间(1506)果聪和尚,嘉靖年间(1522一1566)大舟和尚,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广渊和尚先后三次重修。银杏堂前临官渡河,四周苍松翠柏环绕,占地8200平方米。建有塔院,钟楼、鼓楼、正殿、法堂、方丈及斋堂、禅房、客房、香积厨等建筑,飞檐下风铃垂悬,庙内碑刻林立。今已毁损不少。
12 禹王宫 明末 石柱县西沱镇 位于西沱镇街上。建于明末,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建。现占地200平方米的正殿基本完奸,具有明清时代建筑特点。宫墙砖上烧制有禹王宫3字,在石柱古建筑中少见。
13 下盐店 石柱县西沱镇
14 高岗寺石香塔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 石柱县南宾镇华丰社区华丰组高岗寺 县城南郊铧头寨下原高岗寺,今存殿前石化钱炉l座。炉高4.2米,八层六面若宝塔,上有浮雕佛象和花纹,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年(1848)夷则月制成,现完好无损。
15 二圣宫 石柱县沿溪乡 二圣宫在沿溪乡街上,建于明代。为祭祀孔子和关羽的寺庙。现存320平方米的后殿尚完好。殿檐下悬有“副魁”和“余音绕梁”的横匾二块,约长1.8米、宽o.8米。殿前有花纹石水缸一口,长1.3米、宽0.9米、高1.2米。
16 汉墓 石柱县西沱镇 1976年3月和1977年l0月,西沱中药材公司和西沱镇酒厂在修建厂房下基时,先后发现冻汉墓葬5处,共17座。后黎场乡庙儿嘴又发现汉墓葬。出土文物有瓷玉器皿、古钱币等数十件,发掘出花纹图案和文字汉砖数以干计。砖体长40厘米、宽l7厘米、厚12厘米。出土瓷、玉文物由万县市文物商店购走。汉砖被石宝寨购去数百块,砌成花纹汉砖墙供人参观。其余为群众占用。1984年,县文化局派人前往收集到花纹和文字汉砖3块。东汉古钱币(五铢钱)3枚,藏于文化馆。
17 陈家河水文石刻 清同治九年(1870) 西沱镇竹景山村工农组陈家河 西沱镇工农村陈家河长江边石岩上刻有“庚午年大水至此”7字。对面石岩上刻有“大清同治九年庚午大河水掌”12字,今清晰可见。
18 龙眼桥(南、北) 石柱县西沱镇 西界沱场由长江边直上坡顶独门嘴,长5华里,宛若下江巨龙。清代干长江边场街两侧各建一单拱石桥,以作“巨龙”眼睛,故名“龙眼桥”。两桥跨度均为5米,高3米,宽3.2米,现完好无损
19 龙河岩棺 不详 石柱县 龙河岩棺石砫岩棺墓,是栖息于龙河中游两岸石砫先民的一种墓葬(俗称仙人洞)。仅下路乡“三五”大桥至三店乡四方石,约40公里的龙河两岸石岩上,尚存岩棺群130多处。双庆乡羊耳坡柜子岩岩棺群有94穴,三星乡玉皇殿岩棺群有65穴,下路乡白岩岩棺群有44穴,四方石岩棺群有43穴。岩棺有条口横式和方口纵式两种,一般穴长2米,深、宽多为0.7——0.8米。凿于离地面5米以上的悬岩陡壁上。

石柱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1986年2月25日)

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云梯街古街道 明、清 西沱镇沿江居委、月台居委和云梯居委
2 万天宫 石柱县西沱镇小学
3 民亭 石柱县西沱镇
4 关庙 石柱县第一职业中学
5 祠堂 石柱县西沱镇
6 行邸 石柱县西沱镇财政所
7 紫云宫 石柱县西沱中学

石柱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2010年12月30日)

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观音堂凉亭桥 南宾镇华丰社区红旗组、丛木组观音堂
2 老云梯街166号民居 清、1966年-1976年(文革期间) 西沱镇沿江居委老云梯街166号
3 老云梯街164号民居 西沱镇沿江居委老云梯街164号后,西沱镇医院旁
4 张爷庙 清、民国 西沱镇沿江居委老云梯街144号
5 老云梯街142号民居 中华民国 西沱镇沿江居委老云梯街142号,云梯街一里半处
6 熊福田故居 清、民国 西沱镇沿江居委老云梯街129号
7 熊福田墓 1983年 西沱镇沿江居委老云梯街129号房后院内
8 老云梯街81号民居 西沱镇月台居委老云梯街81号
9 庆忠堂 清同治九年(1870) 西沱镇西山村庆忠小学内
10 古城坝石砫宣抚司遗址 南宋、元、明、清 悦崃镇新城村古城组
11 马氏宗祠石刻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 悦崃镇新城村古城组古城小学
12 枫香坪碉楼 民国 悦崃镇悦来村枫香坪
13 元龙碉楼 民国 悦崃镇寺院村坪上组元龙院子
14 长岭碉楼 中华民国 悦崃镇新城村星光组新场长岭
15 作坊碉楼 民国二十年(1931) 悦崃镇新城村金台组作坊箭楼
16 鱼池坝古街道 鱼池镇鱼池村街上组
17 万寿桥 三河镇拱桥村高桥组
18 大阳寺中殿 清嘉庆十二年(1807) 黎场乡天湾村河湾组大阳寺
19 龙骨寨摩崖造像 清道光八年(1828) 六塘乡平桥村茶园组龙骨寨
20 龙骨寨遗址 清、中华民国 六塘乡平桥村茶园组 龙骨寨在三汇乡龙骨山上,距县城25公里,峰顶海拔1543米,四面绝壁,仅有羊肠小道j匮寨顶。寨顶平坦,约2000平方米,今残存寺庙遗址,石刻浮雕尚依稀可辨。有形似螃蟹、雄狮、蟾蜍三怪石和形如青狮、白象的两座小山分卧寨前。有宽不盈尺的栈道将青狮、白象与龙骨寨连为一体。龙骨寨四周常为云雾环绕,寨顶时隐时现。民国十七年七月二十四日,石砫神兵干余人撤出县城后,于此凭险据守,大败进剿官兵白登基团。
21 大寨坎遗址 南宋、元、明、清、民国 桥头镇马鹿村马鹿组马鹿山大寨坎 大寨坎位于桥头乡马鹿山,旧当黔彭要冲。海拔1300米,危崖百丈,南宾河水盘绕其下。元大德二年(1298),始凿石岩,栽石桩,砌石栏、石梯盘旋而上。石梯侧壁有摩岩石刻多处。清道光十九年(1894),增建石寨门。古称此“以数人扼守,强敌万千莫能犯也。”至今仍存的寨门对联为:“御暴乃为关,险隘新增蜀剑阁;避秦原有路,入门便是小桃源。”
22 马鹿寺 清光绪十九年(1803) 桥头镇马鹿村马鹿组桥头中学
23 春岭宗祠碑刻 王家乡五岭村春岭组
24 湾底院子 河嘴乡富民村庙湾组湾底
25 老房子民居 民国十八年(1929) 石家乡九龙村官田组老房子
26 姚家院子民居 中华民国 石家乡安桥村姚家组姚家院子
27 刘家碉楼 中华民国 石家乡安桥村姚家组姚家院子
28 何家碉楼 中华民国 石家乡安桥村姚家组姚家院子

石柱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2011年12月31日)[1]

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白岩寨遗址 清代 南宾镇城南社区三盖组白岩
2 玉带河遗址 明清、民国 南宾镇老街社区棉花坝至七星桥
3 黄龙桥 清雍正十年(1732) 西沱镇玉石村黄龙桥组
4 巴盐古道 唐宋 县境内西北
5 大石堰墓群 三星乡石星村华阳组大石堰
6 太保祠古井 南宾镇横街居委良玉街11号前
7 马龙桥 明弘治七年(1494) 西沱镇西山村建兴组哈家坝
8 下殿子桥 悦崃镇新城村古城组
9 斜石板谭家祠堂 民国 西沱镇黄桷岩村斜石板组
10 周盛徒合葬墓 清光绪十八年(1892) 下路镇柏树村红旗组周家坪米汤沟
11 毛时琏墓 清光绪三十年(1904) 黎场乡黎场村街边组下毛山
12 秦德升合葬墓 清光绪二十年(1894) 三星乡雷庄村三元组窖塘
13 高歇民居 清代 三星乡雷庄村高歇组
14 罗田院子 清代 王家乡光华村西乐组
15 三圣庙石塔 清嘉庆十六年(1811) 石家乡九龙村石院组
16 观音崖摩崖石刻 清光绪八年(1882) 南宾镇城东社区新城组
17 大路边冯赖氏墓石刻 民国三十八年(1949) 南宾镇灯盏村双路组
18 县政府大门和影壁 民国 南宾镇横街居委玉带河北街1号
19 石亭桥、双龙桥 民国 南宾镇红井社区滨河组与城北村陈家组交界处和大歇镇大歇村关庄组
20 西沱供销社平街门市部旧址 现代 西沱镇沿江居委老云梯街152至162双号云梯街下段平街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