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兴里

中華民國高雄市美濃區轄下一里行政區

禄兴里是高雄市美浓区辖下的行政区。本里面积约6.235平方公里,行政区包含23邻,户数共1091户,总人口2851人。居民主要以农业为主,是一个纯朴的农业社区。[1]

禄兴里
地图
坐标:22°53′02″N 120°32′29″E / 22.883841°N 120.541365°E / 22.883841; 120.541365
国家 中华民国
县市高雄市
乡镇市区美浓区
政府
 • 里长杨国源
 • 办公处新兴街92-1号
面积
 • 总计6.235平方公里
人口2021年9月
 • 总计2,851人
 • 密度457.26人/平方公里
 • 户数1,091
 性别比:106.89
(男性1473人,女性1378人)
时区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村里代码64000310003
网站禄兴里网页

地理

编辑

禄兴里位于高雄市美浓区,日治时期将中坛区域划分成立禄兴里、中坛里、德兴里以及清水里。禄兴里包括下竹围、中坛庄北半部、上竹围、石桥、小山(矮山)一带。里界范围东至龙山里、西至福安里、南至中坛里、北至弥浓里。[2] [3]

历史

编辑

中坛

编辑

中坛里位于美浓溪东南岸,日治时代被写作“中”。清乾隆13年(1748),李九礼刘达峰带领族人至此开垦建庄,因此移民纷纷涌入于此,李氏家族后来又在此建立伙房,担任管事,并建立上竹围庄。刘氏家族人数较多,建有会屋(会馆),创立“刘开七公尝”,回大陆原乡募集资金与族人,以扩展此地的开垦工作,后来陆续又开垦了南头河、下竹园、金瓜寮等地。地名以当地客家话读为“中”,谐音为“中门”。战后成立中坛里与禄兴里,战后改为“中坛”。[2][3]

杨寮下

编辑

位在中坛庄西北方,为杨姓家族居住地,因此称“杨寮下”。[2][3]

上竹围

编辑

位在中坛庄的东侧。清乾隆年间开垦中坛地区的李氏家族,因水圳有水经竹子门流下,为了掌握水源而建立的一小庄,取地名为“上竹围”,客家读音谐音为“上竹园”。其村庄内有一开庄伯公。[2][3]

下竹围

编辑

位在中坛庄的西侧。清乾隆年间开垦中坛的刘姓宗族成立组织,回大陆原乡募集资金与族人,后来便在此建立聚落。取地名为“下竹围”,客家读音谐音为“下竹园”。于中坛桥前有“庄尾伯公”[2][3]

石桥

编辑

早期此地的水圳上建有一座用石头推砌出的小桥,因此称此地为“石桥”。[2][3]

小山

编辑

位于中坛往龙肚路上,同时也是台28线与高140交会处。附近有几座较低缓的小山,本地的客家人也称此地为“矮山”。[2][3]

教育

编辑

禄兴里内有一座国小-中坛国小,该校创立于1941年4月,1945年改称为高雄县美浓镇中坛国民学校,1968年改称高雄县美浓镇中坛国民小学。[4]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高雄市里政資訊網. 高雄市里政资讯网. [2021-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地名資訊服務網. 内政部. 2015-12-15 [2021-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4).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台灣地名辭書 初版. 台湾: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8-12-01. ISBN 9789860160642. 
  4. ^ 高雄市美濃區中壇國民小學. 高雄市美浓区中坛国民小学. [2021-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