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号小提琴奏鸣曲 (莫扎特)
莫扎特的A大调键盘与小提琴奏鸣曲,目录第526号,于1787年在维也纳完成。
第35号键盘与小提琴奏鸣曲 | |
---|---|
莫扎特作品 | |
调性 | A大调 |
目录号 | 第526号 |
创作 | 1787年 |
乐章 | 3 |
配器 | 键盘、小提琴 |
这首奏鸣曲可以说是莫扎特最后一首严肃的同类型作品,较晚完成的F大调奏鸣曲(目录第547号,1788年)在内容上来说,更偏向于一首小奏鸣曲。有部分的学者,包括Alfred Einstein在内,则是将目录第454号、481号及本曲视为莫扎特的“三大”小提琴奏鸣曲[来源请求]。
分析
编辑早期莫扎特的同类型作品在键盘部分有“为键琴”、“键琴或古钢琴”等分别,随着键琴逐渐被市场淘汰,目录第526号使用的乐器也变为“古钢琴或键琴”,显示了古钢琴正在扩大市场。
这首作品有三个乐章:
- 非常快的快板
- 行板(D大调)
- 急板
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
拍子,键盘和小提琴都有各自的表现天地,相较于早期作品键盘明显占优的态势来说,二者在此可说是势均力敌。奏鸣曲式的呈示部不脱A大调和属调E大调的传统设定,发展部则有些许令人惊喜的手法。
第二乐章也使用了奏鸣曲式,不过以古典主义时期的奏鸣曲式来说,这里的发展部有着相当可观的篇幅。在再现部到来之前,莫扎特使用了同音异名的手法,并借此展开一段模进。第三乐章是轮旋奏鸣曲式,发展部转至F♯小调,再现部则是以第二主题回归。
录音节选
编辑- 亚瑟·葛罗米欧和瓦尔特·克林,《莫扎特作品录音大全》,第15辑(422 515-2),Philips,1991年。
- 艾萨克·斯特恩和叶菲姆·布朗夫曼(Yefim Bronfman):小提琴奏鸣曲K. 296 No. 17 、 K. 454 No. 32和 K. 526 No. 35 - 1994年。
- 希拉里·哈恩和Natalie Zhu:小提琴奏鸣曲K. 301 No. 18 、 K. 304 No. 21 、 K. 376 No. 24和 K. 526 No. 35 - 2005年。
- Vineta Sareika 和阿曼丁·萨瓦里(Amandine Savary):小提琴奏鸣曲K. 376 No. 24 、 K. 379 No. 27和 K. 526 No. 35 - 2019年。
参见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莫扎特第35号小提琴奏鸣曲:国际乐谱典藏计划上的乐谱
- 《莫扎特第35号小提琴奏鸣曲》:谱子和报道(德语),《莫扎特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