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秦州行政区划

西晋泰始五年(269年)分雍、凉、梁3州置,州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范围大致相当于今甘肃省黄河以东不包括庆阳市的全部地区。太康三年(282年)废州并入雍、凉2州。元康七年(297年)复分雍、梁2州置秦州,州治所在上邽县(今甘肃省天水市)。[参 1]太兴二年(319年)秦州刺史陈安投降前赵主刘曜,秦州至此沦没。[参 2]

郡级行政区 编辑

秦州初置时领略阳、天水、南安、陇西、武都、阴平、金城7郡。后废秦州,略阳、天水、南安、陇西、武都、阴平6郡移属雍州,金城郡移属凉州。后复置时领略阳、天水、南安、陇西(以上4郡原属雍州)、武都、阴平(以上2郡原属梁州)6郡;增置狄道郡(297年左右)、安故郡(308年左右)。西晋末领8郡。

陇西郡
曹魏旧郡,泰始元年(265年)封司马泰为陇西王,改称陇西国,元康六年(296年)左右司马泰改封高密王,陇西国除。[参 3]郡治襄武县(今甘肃省陇西县东),领襄武、首阳、临洮、狄道、河关、枹罕6县。西晋时废枹罕县,元康年间(291-299)狄道、临洮、河关3县移属狄道郡。西晋末领襄武、首阳2县。
南安郡
曹魏旧郡,郡治豲道县(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领豲道、中陶、新兴3县,至西晋末不变。
天水郡
曹魏旧郡,郡治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东),冀、上邽、显亲、成纪、西、阿阳、新阳7县。西晋初省阿阳县,西县改名始昌县。西晋末领冀、上邽、始昌、新阳、显亲、成纪6县。
略阳郡
曹魏名广魏郡,泰始年间(265-274)改名略阳郡。郡治临渭县(今甘肃省天水市东),领临渭、平襄、略阳、陇4县。西晋时增置清水县(西晋初),废陇县。西晋末领临渭、平襄、略阳、清水4县。
武都郡
曹魏旧郡,郡治下辨县(今甘肃省成县西北),领下辨、河池、故道、沮、武都、羌道6县。西晋时废羌道县,增置上禄县(282年置)。西晋末领下辨、河池、沮、武都、故道、上禄6县。
阴平郡
蜀汉旧郡,曹魏平蜀后废郡并入梓潼郡[注 2]泰始年间复置郡。郡治阴平县(今甘肃省文县),领阴平、平武(280年前称广武)2县。至西晋末不变。
狄道郡
西晋元康年间(291-299)分陇西郡3县置,郡治狄道县(今甘肃省临洮县),领狄道、临洮、河关、洮阳、遂平、武街、始兴、第五、真仇9县,[参 4]永嘉二年(308年)左右张轨将临洮、洮阳2县移属安故郡。西晋末,领狄道、河关、遂平、武街、始兴、第五、真仇7县。
安故郡
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左右张轨分狄道郡置,郡治安故县(今甘肃省临洮县东南),领安故(与郡同置)、石门(与郡同置)、桑城(与郡同置)、临洮、洮阳5县,至西晋末不变。[注 3]
秦川郡(存疑)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西晋泰始年间(265-274)置郡,郡治与秦州同治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东)。[参 5]

县级行政区 编辑

秦州(州治上邽县)
说明:本表为西晋时期秦州各郡所辖的县份;以深灰色表示者,为曾经建置,后来废除的县份
郡名
(县数)
郡治 县名 今地位置(2012年12月) 隶属郡国 备注
陇西郡
(2)
襄武县 襄武县 今甘肃省陇西县 陇西郡(265-316,陇西国266-296)
首阳县 今甘肃省渭源县 陇西郡(265-316,陇西国266-296)
枹罕县 今甘肃省临夏市西南 陇西郡(265-266?) 西晋时废县。[注 5]
南安郡
(3)
獂道县 豲道县 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 南安郡(265-316)
中陶县 今甘肃省武山县西北鸳鸯镇 南安郡(265-316)
新兴县[注 6] 今甘肃省武山县西 南安郡(265-316)
天水郡
(6)
冀县 冀县 今甘肃省甘谷县 天水郡(265-316)
上邽县 今甘肃省天水市 天水郡(265-316)
始昌县 今甘肃省礼县东北 天水郡(265-316) 曹魏时名西县,西晋时改名始昌县(不详何时)。[参 6]
新阳县 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北 天水郡(265-316)
显亲县[注 7] 今甘肃省秦安县西北 天水郡(265-316)
成纪县 今甘肃省通渭县 天水郡(265-316)
阿阳县 今甘肃省静宁县西南 天水郡(265-266?) 西晋时废县(不详何时)。[参 7]
略阳郡
(4)
临渭县 临渭县 今甘肃省天水市 略阳郡(265-316,广魏郡265-268?)
平襄县 今甘肃省通渭县西 略阳郡(265-316,广魏郡265-268?)
略阳县 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 略阳郡(265-316,广魏郡265-268?)
清水县 今甘肃省清水县 略阳郡(266?-316,广魏郡266?-268?) 西晋时置县。[参 8]
陇县 今甘肃省清水县 广魏郡(265-266?) 西晋时废县(不详何时)。[参 9]
武都郡
(6)
下辨县 下辨县[注 8] 今甘肃省成县西北 武都郡(265-316)
河池县 今甘肃省徽县西北 武都郡(265-316)
沮县 今陕西省略阳县 武都郡(265-316)
武都县 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南 武都郡(265-316)
故道县 今陕西省宝鸡市 武都郡(265-316)
上禄县[注 9] 今甘肃省西和县东南 武都郡(282-?) 原东汉废县,太康三年(282年)复置县。[参 10]
羌道县 今甘肃省宕昌县西南 武都郡(265-266?) 西晋时废县(不详何时)。
阴平郡
(2)
阴平县 阴平县 今甘肃省文县 梓潼郡(265-269)→阴平郡(269-316)
平武县 今四川省平武县 梓潼郡(265-269)→阴平郡(269-316) 曹魏为广武县,太康元年(280年)改名平武县[参 11]
狄道郡
(7)
狄道县 狄道县 今甘肃省临洮县 陇西郡(265-296,陇西国266-296)→狄道郡(297?-316)
河关县[注 10] 今青海省同仁县 陇西郡(265-296,陇西国266-296)→狄道郡(297?-316)
遂平县 地望不详 狄道郡(297?-316) 元康年间(291-299)与狄道郡同时设置。[参 4]
武街县 今甘肃省临洮县西 狄道郡(297?-316) 元康年间(291-299)与狄道郡同时设置。[参 4]
始兴县 地望不详 狄道郡(297?-316) 元康年间(291-299)与狄道郡同时设置。[参 4]
第五县 地望不详 狄道郡(297?-316) 元康年间(291-299)与狄道郡同时设置。[参 4]
真仇县 地望不详 狄道郡(297?-316) 元康年间(291-299)与狄道郡同时设置。[参 4]
安故郡
(5)
安故县 安故县 今甘肃省临洮县东南 安故郡(308?-316) 永嘉二年(308年)左右与安故郡同时设置。[注 3]
石门县 今甘肃省临潭县石门乡 安故郡(308?-316) 永嘉二年(308年)左右与安故郡同时设置。[注 3]
桑城县 今甘肃省岷县西北 安故郡(308?-316) 永嘉二年(308年)左右与安故郡同时设置。[注 3]
临洮县 今甘肃省岷县 陇西郡(265-296,陇西国266-296)→狄道郡(297?-308?)→安故郡(308?-316}
洮阳县 今甘肃省临潭县西南 狄道郡(297?-308?)→安故郡(308?-316} 元康年间(291-299)与狄道郡同时设置。[参 4]

注释 编辑

  1. ^ 据《晋书·高密文献王泰传》记载“玮既诛,乃以泰录尚书事,迁太尉,守尚书令,改封高密王,邑万户”,守尚书令与改封高密王均在同时,据《晋书·惠帝纪》,司马泰守尚书令时间在元康六年(296年)正月。
  2. ^ 据《华阳国志·巴志》“至魏咸熙元年平蜀,始分益之巴、汉七郡置梁州。治汉中”及《晋书·地理志上》“阴平郡泰始中置”、“及泰始五年,又以雍州陇右五郡及凉州之金城、梁州之阴平,合七郡置秦州”可知,咸熙元年(264年)时已废阴平郡,又据《晋书·地理志上》“梁州之阴平”之文可知废郡后当并入梓潼郡。
  3. ^ 3.0 3.1 3.2 3.3 郑炳林《前凉行政地理区划初探(沙州河州)》,敦煌学辑刊,1993年。
  4. ^ 《元和郡县图志》原文疑有误,“秦川”应作“秦州”,“郡”字当断为后句,全文应作“魏分陇右为秦州,因秦邑以为名,后省入雍州。晋复改汉阳为天水郡,武帝泰始中又立秦州,郡与州同理”。
  5. ^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第106页。
  6. ^ 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列为曹魏无考县份。
  7. ^ 《晋书地理志》作“显新县”。
  8. ^ 《晋书地理志》作“下辩县”。
  9. ^ 《晋书·地理志》无此县,孔祥军等编《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列为武都郡废县。《宋书·州郡志》“上禄令,汉旧县,后省,晋武帝太康三年又立”,则《晋书·地理志》缺漏此县。
  10. ^ 《晋书地理志》遗漏此县。

出处 编辑

  1. ^ 《晋书》卷14〈地理志上〉:“及泰始五年,又以雍州陇右五郡及凉州之金城、梁州之阴平,合七郡置秦州,镇冀城。太康三年,罢秦州,并雍州。〔元康〕七年,复立,镇上邽。”
  2. ^ 《晋书》卷6〈元帝纪〉:“〔太兴二年四月〕,秦州刺史陈安叛,降于刘曜。”
  3. ^ 《晋书》卷3〈武帝纪〉:“〔泰始元年封皇从叔父司马〕泰为陇西王。”;卷4〈惠帝纪〉:“〔元康〕六年春正月,大赦。太尉、陇西王泰为尚书令。”;卷37〈宗室列传〉:“玮既诛,乃以泰录尚书事,迁太尉,守尚书令,改封高密王,邑万户。”[注 1]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晋书》卷14〈地理志上〉:“惠帝分陇西之狄道、临洮、河关,又立洮阳、遂平、武街、始兴、第五、真仇六县,合九县置狄道郡,属秦州。”
  5. ^ 《元和郡县图志》卷39〈陇右道上〉:“魏分陇右为秦州,因秦邑以为名,后省入雍州。晋复改汉阳为天水郡,武帝泰始中又立秦川郡,与州同理。”[注 4]
  6. ^ 《水经注》卷20:“《晋书地道志》:天水始昌县,故城西也。”
  7. ^ 《魏书》卷106下〈地形志下〉:“阿阳,前汉属天水,后属汉阳,晋罢。”
  8. ^ 《宋书》卷37〈州郡志三〉:“清水令,前汉属天水,后汉为天水汉阳,无此县。《晋太康地志》属略阳。”;《魏书》卷106下〈地形志下〉:“清水,前汉属天水,后汉罢,晋复属。”;《舆地广记》卷15〈陕西秦凤路〉:“汉属天水郡,东汉省之。晋复置。”
  9. ^ 《魏书》卷106下〈地形志下〉:“陇城,前汉属天水,后汉属汉阳,晋罢。”
  10. ^ 《宋书》卷37〈州郡志三〉:“上禄令,汉旧县,后省,晋武帝太康三年又立。”
  11. ^ 《宋书》卷38〈州郡志三·北阴平太守〉:“平武令,蜀立曰广武,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参考资料 编辑

书籍 编辑

  • 吴增仅,《三国郡县表》,上海:开明书局,1937
  • 李锡甫,《汉晋城阳郡沿革考》,国立编译馆馆刊第6卷第一期,1977
  • 刘琳,《华阳国志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84
  • 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 胡阿祥,《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增订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 钱仪吉杨晨,《三国会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陈健梅,《孙吴政区地理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7
  • 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历史系,2007
  • 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 胡阿祥孔祥军徐成合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 范晔,《后汉书》,维基文库
  • 房玄龄,《晋书》,维基文库
  • 沈约,《宋书》,维基文库
  • 魏收,《魏书》,维基文库
  •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维基文库
  • 乐史,《太平寰宇记》,维基文库
  • 欧阳忞,《舆地广记》,维基文库
  • 郦道元,《水经注》,维基文库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