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Q-4C海神侦察机

MQ-4C海神MQ-4C Triton,又称“人鱼海神”)是美国海军正在研制的,由RQ-4全球鹰侦察机发展而来的高空长程无人机。该无人机基于“广域海上监视”项目开展研发,计划生产一款配合P-8波塞冬海上巡逻机,可以进行海上实时监视,情报搜索,反潜侦察,以及搜救等任务的无人飞机。[3][4][5]MQ-4C海神大体上沿用了全球鹰的机体设计,并在全球鹰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改进,例如加固了机体和机翼结构,改进了除冰装置和防雷击系统。有了这些改进,MQ-4C海神可以降低高度,在云层中更好地监视目标船只或其他海面目标。

MQ-4C海神
编号为168457的MQ-4C原型机进行首飞
类型 无人侦察机/反潜机
原产国 美国
制造商 诺斯洛普·格鲁门
首飞 2013年5月22日
起役日期 2018年5月[1]
状态 少量服役[1]
主要用户 美国海军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
制造数量 68架(计划)+ 2架原型机[2]
计划成本 $127.67亿美元(2015财年)
单位成本 $1.206亿美元(2015财年)
$1.824亿美元(包含研发费用)
发展自 RQ-4全球鹰侦察机
MQ-4C进行首飞

MQ-4C海神的开发计划在2012年就已经提出,原计划于2015年底就能服役[6][7],并计划建造67架该飞机。2018年MQ-4C开始具备初始作战能力[1],全面部署计划于2023年完成。[8]

发展

编辑

主要特点

编辑
  • 可全天候执行海上侦搜任务
  • 搭载AN/ZPY-3电子扫描阵列雷达[9]
  • 由地面控制站进行控制
  • 机体寿命达51000小时
  • 商规开放式架构系统
  • 具互通性的网络解决方案
  • 可对通讯带宽进行管理
  • 具有备用的飞行控制界面

竞争者

编辑

广域海上监视(BAMS)合约的竞争者有:[10]

诺斯洛普.格鲁曼于2008年4月22日赢得了价值11.6亿美元的合约。[13][14]洛克希德.马丁随即向美国政府责任署提出了抗议。[15]美国政府责任署于2008年8月11日宣布维持原有的决定。[16]2010年9月,BAMS计划的产物被命名为MQ-4C。[17]

前期发展

编辑
 
两架MQ-4C

美国海军于2012年6月14日在加州棕榈谷举行了MQ-4C的揭幕仪式。海军也在该活动中宣布新无人机的名称为“海神”(Triton)。随后,内部编号为168457的MQ-4C在2013年5月22日进行了首飞,并在爱德华空军基地帕图森河海军航空站进行了多次测试飞行。该机原定于2015年12月获得初始作战能力,但被延期至2017年。[5][18]

美军预计购买68架MQ-4C与117架P-8A海上巡逻机以替换老化的P-3C海上巡逻机机队。海军预计将会有40架MQ-4C部署在不同基地,包括夏威夷卡内奥赫湾海军陆战队航空站英语Marine Corps Air Station Kaneohe Bay、佛罗里达杰克孙维尔海军航空站英语Naval Air Station Jacksonville、日本嘉手纳空军基地、加州穆古点海军航空站英语Naval Air Station Point Mugu与意大利西哥奈拉基地。这些基地都是P-3C或P-8A的部署基地。[19][20]美国《空军时报》在2012年9月14日的报导指出,MQ-4C也会进驻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21]

 
揭幕仪式上的MQ-4C

美国海军于2013年8月暂停了MQ-4C“侦测与回避”雷达系统的研发,而此系统能让无人机侦测并自动回避其他飞机。MQ-4C原本预计是第一架安装这种系统的无人机,但此系统的研发大幅落后,预算也出现超支的状况。此系统的研发并没有被取消,但预算与技术压力迫使海军必须将系统整合的期限推迟。海军将与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研究何时能让侦测与回避系统进入生产线。[22]美国海军于2014年11月重新启动了侦测与回避系统的研发,并降低了相关的标准。这包括让无人机在接近机场时使用地面雷达的资料,并引进了模组化与可升级的零部件,让海军可以逐步升级以满足未来的作业需求。[23]

2013年9月6日,美国海军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998万美元的合约,用于MQ-4C原型机的飞行与保养,使其能在一个月内执行15次任务,而非原订的每月9次。一些海军指挥官也希望这些原型机能投入对中东沿海地区与海上活动的侦查行动。[24]

美军原定要让20架MQ-4C保持在战备状态,剩下的68架皆为备用机。但因飞机的可靠性提高与预算减少导致美国海军开始考虑减少MQ-4C的购买数量。[25]2015年9月,美国国防部监察长根据每10万小时损失4架MQ-4C的数据推估出订购70架即可满足作战需求。海军计划从2018年开始每年增加一个MQ-4C的基地,最终将有五个基地投入作战。每个基地将会有4架处于战备状态的MQ-4C,其余将用于测试、训练与战损补充。整个订单预计于2032年完成交付。[8]

设计

编辑

MQ-4C可以在17,000米(55,000英尺)的高空飞行30小时以上,并拥有高达330节(380英里/小时;610公里/小时)的时速。其上搭载的AN/ZPY-3 MFAS多功能X波段电子扫描阵列雷达能在24小时内侦测2,700,000平方英里(7,000,000平方公里)的区域,或在一次扫描中侦测2,000平方英里(5,200平方公里)的区域。该雷达具备逆合成孔径模式,可在各种天候状况下侦测目标。MQ-4C的自动化程度十分高,操控人员只需设定作业区域、巡航速度、飞行高度与预定目标,无人机将会利用内建的自动辨识系统处理拍摄到的光学与雷达影像,并将结果回传给操控人员。[26]

由于MQ-4C拥有比RQ-4更坚固的机身,其抵御冰雹,鸟击与雷击的能力更强,并具有迅速下降至低空的能力。该机也在机翼上配备了自动除冰系统。MQ-4C在低空可使用由雷神公司制造的MTS-B多光谱光电/红外光感测器,该感测器同时配备了激光测距、激光标定与激光指示器,能自动追踪MFAS探测到的目标。MTS-B也能为地面部队与指挥官提供即时串流影像。[26]

MQ-4C在机上搭载了类似EP-3侦察机上使用的模组化电子支援(ESM)套件,可探测并分析微弱的雷达讯号,并对这些讯号进行三角测量与定位,使指挥人员能规划对各目标的攻击顺序,或使自身与友军战机能绕开敌方雷达与敌方防空设施。侦测与定位雷达讯号源也能侦测敌方军舰的位置。[26]该模组预计于2021年进行第四阶段的升级,将加入高/低频讯号接收器,使其搜集讯号情报(SIGINT)的能力更上层楼。[27]第五阶段的升级预计于2024年开始进行。[28]

MQ-4C的另一个功能是作为网络节点及讯号中继站,并具有接收视距外单位传送的讯息的能力。它可将舰艇、战机与陆基感测器接收到的讯息透过无线电或卫星资料链路进行广播,并整合这些讯息,使指挥人员能对战场状况有更好的认知。此功能极大地提高了互操作性、状态感知能力、目标标定效率和影像清晰度。[26]

外销状况

编辑

澳大利亚计划将MQ-4用于军事及边境巡逻任务,然而资深官员对该机在澳大利亚北部海域探测偷渡小艇的能力表示怀疑。[29]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中将杰夫·布朗英语Geoff Brown (RAAF officer)于2013年表示政府正在考虑购买更多的P-8海神式海上巡逻机并减少MQ-4的购买量。2014年2月16日,澳大利亚政府表示希望购买7架MQ-4C。除了用于监测船只和飞机外,它还可以用于寻找海上难民。MQ-4与P-8将替代老化的P-3猎户座海上巡逻机来执行海上侦搜的任务。[30]

2014年3月13日,总理东尼·艾伯特宣布将购买MQ-4C海神侦察机,以取代澳大利亚的18架AP-3C海上巡逻机。该声明是在负责海上侦搜任务的爱丁堡空军基地英语RAAF Base Edinburgh宣布的。此订单是澳军汰除P-3的“空中7000”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的1B阶段是采购MQ-4C,2B阶段则是在2017年采购8到12架有人驾驶的P-8A。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将会让MQ-4C和P-8A负责不同的任务,MQ-4C将在高空执行广域监视任务,P-8A则负责反潜、反舰、搜救与讯号情报搜集任务。[31]

澳大利亚政府在《2016年国防白皮书》中确认,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将购买七架MQ-4C海神侦察机,作为其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的一部分。[32]

2018年6月26日,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Malcolm Turnbull)宣布前六架MQ-4C已交付给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第七架正在制造中。[33]

诺斯洛普.格鲁曼也向印度销售了MQ-4C。印度海军计划将该无人机与P-8波赛顿海上巡逻机配合以进行海上巡逻任务。[34]

2015年1月,德国空军联邦国防军开始规划利用MQ-4C来进行搜集讯号情报(SIGINT)的任务,以补足欧洲鹰计划取消后产生的空缺。德国原定要用欧洲鹰来替代将在2010年退役的五架Br.1150 Atlantique英语Br.1150 Atlantique以进行广域海洋监控任务,然而欧洲鹰计划因需花费超过6亿欧元(7.5亿美元)修改设计以符合欧盟的航空相关法规而于2013年5月被取消。由于投资了大量金钱以研发搭载在欧洲鹰上的感测器,德国仍想让自己的研发成果以其他方式进入部队服役。使用具有相同设计且搭载自动除冰与防雷击系统的MQ-4C被认为是较佳的替代方案。[35]德国国防部于2017年3月宣布购买MQ-4C以取代欧洲鹰,预计交机时间为2025年。[36]由于意大利对北约所属的RQ-4设下了严格的飞行规范,德国政府认为MQ-4C无法于2025年之前通过欧盟的飞行安全标准,于是转而采购可在民用空域飞行的改装版庞巴迪环球快车以替代MQ-4C。[37]

服役纪录

编辑

测试飞行

编辑

MQ-4C海神侦察机于2013年5月22日在美国空军第42号工厂英语United States Air Force Plant 42进行了首次飞行。飞行时间为1小时20分钟,最高达到了20,000英尺的高度。[38][39]

2014年1月6日,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宣布MQ-4C已完成9次试飞,总飞行时间为46小时。其飞行包络线展开测试已经完成一半,这包括评估机体在不同高度,速度和负载下的飞行性能。某几次飞行试验持续了9个小时以上,并达到了50,000英尺的高空。第二架原型机则于2014年3月至4月间进行首飞。[40]初步的飞行包络线展开测试于2014年3月完成,总计进行了13次,共81小时的飞行。最高飞行高度达到59,900英尺。[41]

2014年9月18日,MQ-4C成功的进行了为时11小时的转场飞行。该次飞行是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于加州棕梠谷的工厂飞往位于马里兰州的帕图森河海军航空站。由于天气因素,这次转场飞行测试先前已被推迟了两次。此次测试飞行路线沿着美国南部边界飞行,穿越墨西哥湾和佛罗里达州,然后沿着大西洋海岸向北飞至切萨皮克湾外海,并爬升至50,000英尺以避免影响民航班机。一共有三架MQ-4C原型机投入测试,并完成了15次转场飞行,验证其跨洲飞行的能力。随着安全性测试的结束,这些原型机被赋予了验证作战能力的任务。这些测试包括感测器、通讯设备、互操作性与进一步展开飞行包络线。三架原型机在达到初始作战能力之前共飞行了2000小时。[42]

第二代MQ-4C原型机于2014年10月16日进行首飞,并于当月进行了转场飞行测试。美国海军原定要提供第三代原型机的生产资金,但由于预算削减而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自行出资生产。[43]

机队测试与整合

编辑

2013年2月7日,美国海军宣布将于2013年10月1日在佛罗里达州杰克孙维尔海军航空站英语Naval Air Station Jacksonville成立第十九无人巡逻中队英语VUP-19(VUP-19)。此中队将是海军第一个接收MQ-4C的单位。[44]VUP-19也将在加州穆古点海军航空站英语Naval Air Station Point Mugu设立分队。第十九无人巡逻中队将由位于杰克孙维尔海军航空站的第十一巡逻与侦查联队(CPRW-11)管理。此中队将负责为部署在西南亚/中东/东非地区的第五舰队、部署在地中海和东大西洋的第六舰队、部署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第七舰队美国海军舰队司令部执行情报、监视和侦查(ISR)任务。海军于2014年宣布启用第二个MQ-4C中队VUP-11以支援第七舰队于太平洋地区的任务,并与VUP-19共同负责第五舰队责任区内的任务。[45]

2015年11月17日,MQ-4C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作战评测。这次测试的结果将决定MQ-4C是否会进入小批量试生产(LRIP)阶段。美国海军于2016年2月确认MQ-4C已通过作战评测,使其于当年春季正式进入小批量试生产阶段。一个由海军航空测试评估中队VX-1英语VX-1VX-20英语VX-20、无人机巡逻中队VUP-19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测试小组进行了大约60小时的飞行,并证明了该批次MQ-4C的可靠性。海军的2017财年预算报告要求在2021财年前购买19架MQ-4C,并于2017财年将该机部署至太平洋地区。[46]诺斯罗普公司称这些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评估MQ-4C上几个重要的感测器—一具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一个光电/红外摄影机与一个碳氢化合物探测器在不同高度和距离下对目标进行辨识与分类的能力。[47]

美国海军于2013年发现MQ-4C的机翼有品质管控问题,诺斯罗普·格鲁曼表示该问题已于2016年修复完毕。[48]

2020年1月26日,VUP-19首次装备了MQ-4C,两架无人机被送往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49][50]

遭伊朗击落

编辑

2019年6月20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于伊朗南部霍尔木兹甘省附近的荷莫兹海峡击落一架RQ-4A无人机。伊朗称该架无人机侵犯了他们的领空,而美国称此无人机是在国际空域飞行。一位不具名的美国官员表示被击落的无人机是MQ-4C海神侦察机,但美国美国中央司令部表示被击落的是一架RQ-4A的原型机。美国共生产了四架原型机,并将其用于海军的广域海上监视(BAMS)任务中。[51][52]

使用国家

编辑
  美国
  澳大利亚

规格

编辑

资料来源[6]

一般资料

编辑

性能

编辑
  • 最大速度:575公里/时(357英里/时)
  • 作战半径:15128公里(9400英里;8168海里)
  • 续航时间:30小时
  • 实用升限:17000米(56000英尺)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MQ-4C Triton High Altitude Long Endurance UAS Joins U.S. Navy Flee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vy Recognition. 2018-06-04
  2. ^ GAO-15-342SP DEFENSE ACQUISITIONS Assessments of Selected Weapon Programs (PDF). U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115. 2015-03 [2015-07-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9-24). 
  3. ^ Freedberg Jr., Sydney J. Triton, Poseidon, & UCLASS: The Navy’s ISR Balancing Act. breakingdefense.com (Breaking Media, Inc.). 2014-10-01 [2014-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4). 
  4. ^ P-8A Multi-mission Maritime Aircraft (MMA). U.S. Navy Fact File. United States Navy. [2012-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1). 
  5. ^ 5.0 5.1 MQ-4C Triton - NAVAIR - U.S. Navy Naval Air Systems Command - Navy and Marine Corps Aviation Research, Development, Acquisition, Test and Evaluation. Navair.navy.mil. [2019-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6). 
  6. ^ 6.0 6.1 - NAVAIR - U.S. Navy Naval Air Systems Command - Navy and Marine Corps Aviation Research, Development, Acquisition, Test and Evaluation. Navair.navy.mil. [2018-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6). 
  7. ^ Meet Triton, the Navy's New Spy Drone. Popularmechanics.com. 201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4). 
  8. ^ 8.0 8.1 Pentagon inspector finds no fault with US Navy’s 70-Triton bu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lightglobal.com, 2015-09-17
  9. ^ Northrop Grumman AN/ZPY-3 Multi-Function Active Sensor (MFAS). Northropgrumman.com. [2018-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5). 
  10. ^ Defence System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Daily, 2007-10-01
  11. ^ Boeing / Gulfstream 550 BAMS[永久失效链接]
  12. ^ Boeing envisions ‘maritime ISR triad’. C4ISR Journal, Defense News. Gannett Government Media Corporation. 2007-09-12 [2012-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8). 
  13. ^ Archived copy. [2013-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14. ^ Office of the Assistant Secretary of Defense (Public Affairs). Navy Awards Northrop Grumman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 Contract (News Releas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8-04-22 [2012-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5). 
  15. ^ Stephen Trimble. Lockheed protests USN BAMS award. Flightglobal. Reed Elsevier v 1.0.0.0. 2008-05-05 [2012-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8). 
  16. ^ NAV Air News Release - BAMS UAS program resumes. [2019-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2). 
  17. ^ BAMS given MQ-4C designation. Naval Air Systems Command.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System. [2012-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6-12-28). 
  18. ^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2012-06-18
  19. ^ "Maritime surveillance unit may be based at Naval Base Ventura County"[1],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C Star, 2012-05-10)
  20. ^ Navy continues to expand infrastructure for future fleet of long-range maritime patrol UAVs. Militaryaerospace.com. [2013-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6). 
  21. ^ Air Force Times, 2012-09-14
  22. ^ US Navy pauses development of MQ-4C Triton 'sense and avoid' radar[2],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lightglobal.com, 2013-08-15
  23. ^ US Navy restarts sense and avoid radar for MQ-4C[3],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lightglobal.com, 2014-11-04
  24. ^ U.S. Navy Expands Surveillance Mission for Northrop Grumman-Built Maritime Unmanned Aircraft[4],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UASNews.com, 2013-09-19
  25. ^ Navy says may trim Northrop drone order due to better reliability[5],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euters.com, 2014-09-23
  26. ^ 26.0 26.1 26.2 26.3 The Navy Has The Ultimate MH370 Search Tool, It's Just Not Operational[6],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oxtrotalpha.Jalopnik.com, 2014-03-18
  27. ^ Pentagon prioritises EP-3 role for Triton[7],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lightglobal.com, 2016-12-22
  28. ^ Carey, Bill. U.S. Navy, Northrop Grumman Near Delivery of Baseline Triton. 2017-04-11 [201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1). 
  29. ^ UAV not best choice for finding boats[8],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UASNews.com, 2013-07-03
  30. ^ Australia plans to procure more P-8 Poseidon maritime patrol aircraft (MPA) than planned, reducing MQ-4C Triton UAS order[9],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irrecognition.com, 2013-07-18
  31. ^ Australia to buy seven MQ-4C Triton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10],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avyrecognition.com, 2014-02-16
  32. ^ 2016 Defence White Paper (PDF). Australia: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2016: 94 [2016-02-25]. ISBN 978-0-9941680-5-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03). 
  33. ^ [11][12],存于互联网档案馆Melbourne Age. 2018-06-26
  34. ^ Northrop Grumman offers MQ-4C Global Hawk to Indian Navy - Defence Aviation. Defenceaviation.com. [2013-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35. ^ Germany May Revive Euro Hawk Using MQ-4C[13],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viation Week, 2015-01-12
  36. ^ Germany to buy Triton drone to replace cancelled Euro Hawk - sources[14],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euters.com, 2017-03-07
  37. ^ Sprenger, Sebastian. Germany walks away from $2.5 billion purchase of US Navy’s Triton spy drones. Defense News. 2020-01-28 [2020-01-28] (美国英语). 
  38. ^ Navy’s High-Flying Spy Drone Completes Its First Flight[15],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Wired.com, 2013-05-22
  39. ^ Northrop Grumman MQ-4C Triton makes first flight[16],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lightglobal.com, 2013-05-22
  40. ^ MQ-4C testing continues as USA considers broader mission[17],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lightglobal.com, 2014-01-07
  41. ^ MQ-4C Triton clears initial envelope expansion tests[18],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lightglobal.com, 2014-03-25
  42. ^ US Navy's Triton UAV makes first cross-country flight[19],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lightglobal.com, 2014-09-18
  43. ^ Northrop Grumman flies second MQ-4C prototype[20],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lightglobal.com, 2014-10-16
  44. ^ 存档副本. [2013-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8). 
  45. ^ BAMS / MQ-4C Triton UAS. Navaldrones.com. [2013-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46. ^ Triton in Position for Low-Rate Production. Aviation Week. 2016-02-18. 
  47. ^ MQ-4C clears step before production decision. Flight Global. 2016-02-17 [2016-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18). 
  48. ^ Capaccio, Anthony. Northrop Works to Fix Flawed Wings on Triton Drone for U.S. Navy. Bloomberg L.P. 2016-06-30 [2016-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30). 
  49. ^ MQ-4C Triton arrives in Pacific Region for first deploymen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ir Recognition. 2020-01-28.
  50. ^ Navy’s First MQ-4C Triton Unmanned Aircraft Deploy To Gua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SNI News. 2020-01-27.
  51. ^ Iran shoots down US RQ-4 Global Hawk surveillance drone. The Defense Post. 2019-06-20 [2019-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0). 
  52. ^ US Navy drone shot down by Iranian missile over Strait of Hormuz in 'unprovoked attack,' central command says. foxnews.com. 2019-06-20 [2019-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