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颱風海貝思_(2007年)

{{notability|time=2017-08-26T07:37:00+00:00}}

{{NoteTA |G1=TyphoonNew |G2=TyphoonOld |G3=Weather |T=zh:台风海贝思 (2007年); zh-cn:台风海贝思 (2007年); zh-hk:强烈热带风暴海贝思 (2007年); zh-tw:中度台风哈吉贝 (2007年) |1=zh:台风海贝思; zh-cn:台风海贝思; zh-hk:强烈热带风暴海贝思; zh-tw:中度台风哈吉贝 |skin=typhoon }} {{台风基础资讯 |台风名称 = 台风海贝思 |外文名称 = Typhoon Hagibis |外文语言 = 英语 |十分钟平均风速JMA = 70|JMA=knot |十分钟平均风速CWB = 35|CWB=m/s |十分钟平均风速KMA = 35|KMA=m/s |十分钟平均风速HKO = 115 |十分钟平均风速PAGASA = 130 |二分钟平均风速 = 35|NMC=m/s |一分钟平均风速 = 80|SSHS=knot |代表图像 = Hagibis 23 nov 2007 0213Z.jpg |代表图像名称 = 台风海贝思 |形成日期 = 2007年11月18日 |消散日期 = 2007年11月28日 |最低气压 = 970 |瞬间最大阵风 = 185 |财产损失 = |死伤人数 = 19 |影响地区 = {{PHI}}
{{VIE}} |备注 = |台风路径图 = Hagibis 2007 track.png |风季年份 = 2007 |风季位置 = 太平洋 }} 台风海贝思英语{{lang|en|Typhoon Hagibis}},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Lando,国际编号:0724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3W,{{地区用词|1=译|陆简=海贝思|陆繁=海贝思|港简=海贝思|港繁=海贝思|台简=哈吉贝|台繁=哈吉贝}})是2007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

“海贝思”是菲律宾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为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提供的名字(不同于菲律宾气象单位自行命名),其意为“快捷”。

路径

编辑

{{phs wikify}} 11月18日,一个热带低气压于菲律宾南部形成,初时向西移动,翌日登陆菲律宾莱特岛南部。11月20日,该热带低压增强为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海贝思,它在当晚迅速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进入南海。11月23日午夜海贝思增强为台风,并达到颠峰,中心风力每小时130公里。

当晚,海贝思受东面的台风米娜影响而开始减弱及在南海中部徘徊,翌日清晨减弱为强烈热带风暴转向东移动,再度趋近菲律宾。11月25日,海贝思进一步减弱为一个热带风暴,11月27日于菲律宾民都洛岛登陆。翌日早上减弱为热带低气压,当日下午进一步减弱为低压区

影响

编辑

{{PHI}}

编辑

海贝思吹袭菲律宾时,造成10人丧生,由于海贝思两度吹袭菲律宾时强度都较弱,损害较少,但受台风米娜影响,造成大规模损害。

台风海贝思在南海中部徘徊时,中国、菲律宾、越南的300多名渔民被困中国南沙海域,当中一艘菲律宾渔船在南海沉没,有25名船员失踪。

2007年11月22日凌晨4时,当时强度为强烈热带风暴的海贝思袭击美济礁,礁内养殖试验渔排上的7名渔工和琼泽渔820船上5名渔民落海。黄东东、林绍明和林圣平等3名紧抱飘浮物、坚持七天的渔工被外国货船救起;王国雄、王高明、邱小亮、桂良明、王国永、黄永进、陈金龙、陈明发、林韶剧等9人失踪遇难。在美济礁的第一次生产性渔业养殖全军覆没。2009年5月30日“中国南沙美济礁养殖遇难者纪念碑”在美济礁上建成。

图片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Commonscat|Typhoon Hagibis (2007)}} {{2007 Pacific typhoon season buttons}} Category:2007年太平洋台风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