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剌沙衮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0年5月5日) |
八剌沙衮(بلاساغون,Balāsāghūn)位于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东南12公里处的布拉纳城,在楚河附近,位于比什凯克与伊塞克湖之间,是粟特人的城市。
世界遗产 | |
---|---|
![]() | |
位置 | 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 |
隶属 |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
标准 | 文化:(ii)(iii)(v)(vi) |
参考编码 | 1442-009 |
登录年份 | 2014年(第38届会议) |
面积 | 36.58公顷(90.4英亩) |
缓冲区 | 1,900公顷(4,700英亩) |
坐标 | 42°44′48″N 75°15′01″E / 42.74667°N 75.25028°E |
历史
编辑这里十一世纪前也是东伊朗人(粟特人)占多数的地方,离此最近的大城市是碎叶城,之后黑汗王朝定都于此,称喀拉斡耳朵(汉语意为“伟大的汗帐”)。
1134年,东喀喇汗国君主阿赫马德·阿尔斯兰汗去世,继任者伊卜拉欣二世即位,他不能控制汗国内的局势,便邀请耶律大石入都城八剌沙衮。
耶律大石入城后将此地定为西辽新京,改名为虎思斡鲁朵(意为“强有力的宫帐”,一作“虎思斡耳朵”),并改元康国。虎思斡鲁朵在1218年被蒙古帝国哲别攻下。
来自这里的著名人物有《福乐智慧》的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不过不只有穆斯林,此处到1300年还有景教教区。这里也是回纥传说中卜古汗的裴罗将军城,并且也是钦察人的冬季牧地。
参见
编辑
这是一篇与吉尔吉斯斯坦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