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艺斋集稿》,是一部集中介绍了金石、风筝、编织、脱胎、织补、印染、雕刻、竹制器皿、扇股、烹调等手艺的书籍,据称为曹雪芹所作,现仅存《南鹞北鸢考工志》残稿。

《南鹞北鸢考工志》中的双鲤风筝

内容

编辑

《废艺斋集稿》共有八册,第一册关于金石,第二册关于风筝制作,题笺为《南鹞北鸢考工志》,第三册讲编织工艺,第四册讲脱胎,第五册是讲织补,第六册讲印染,第七册讲雕刻竹制器皿和扇股,第八册讲烹调。目前仅存《南鹞北鸢考工志》残卷,包括自序、 董邦达序、歌诀、自题画石诗和敦敏的《瓶湖懋斋记盛》。[1]

发现

编辑

本书估计成书于十八世纪中叶。1943年日本人高见嘉十为了研究风筝制作,从一个日本商人金田那里借到了一部手稿,商人自称是从金鼎臣那里买来,这部手稿就是《废艺斋集稿》。高见命人使用铅笔将讲风筝制作的部分描摹之后归还了手稿,1945年后金田和手稿下落不明。[1]1971年,孔祥泽将收藏的《废艺斋集稿》抄本出示吴恩裕,吴恩裕于1973年在《文物》杂志上发表《曹雪芹的佚著和传记材料的发现》一文,使得本书重新进入大众视野。

争议

编辑

自吴恩裕的文章发表后,关于《废艺斋集稿》的真伪一直存在讨论,支持者有吴恩裕、冯其庸茅盾蔡义江胡文彬周雷、美籍华人学者周策纵赵冈等;反对者有陈毓罴刘世德朱家溍等。

陈、刘二人认为:《南鹞北鸢考工志》其他传本至今未见;曹序董序文风相近,可能出自一人之手;敦敏的文章中关于天气的记载与其他史料不符。[2]胡文彬、周雷、吴恩裕则发文对陈、刘二人提出的观点进行了反驳。[3][4]

此外也有人持中间观点。比如邓云乡认为《废艺斋集稿》是否为曹雪芹所著证据不足,而且当时北京旗人讲究吃喝玩乐,能写出这本书的人大有人在。[5]

参考列表

编辑
  1. ^ 1.0 1.1 吴恩裕. 曹雪芹的佚著和传記材料的发現. 文物. doi:10.13619/j.cnki.cn11-1532/k.1973.02.001. 
  2. ^ 陈毓罴、刘世德. 曹雪芹佚著辯偽. 中华文史论丛. 
  3. ^ 文雷. 曹雪芹佚著《廢藝齋集稿》析疑. 文物. doi:10.13619/j.cnki.cn11-1532/k.1974.07.011. 
  4. ^ 吴, 恩裕. 曹雪芹佚著浅探.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79-11. 
  5. ^ 邓, 云乡. 紅樓識小錄. 中华书局. 2015-4: 355页. ISBN 978-7-101-10370-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