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义 (清朝)

清朝

李存义(1847年—1921年),原名存毅,字肃堂,后改名存义,字忠元河北省深州南小营村人,清朝末年著名武术家刘奇兰之徒,为形意拳名家,擅长单刀,有“单刀李”之名。创办中华武士会[1]

生平 编辑

李存义自幼家贫,以帮人赶车、保镖为生,周游各地,学习拳术。20岁拜刘奇兰为师,学习形意拳,并且曾经得到郭云深的指导。后至北京,结识大刀王五张占魁程廷华霍元甲等人,因曾经击败白人大力士,得到官方的金质勋章,十余年间,名声渐渐大了起来。他曾随董海川学习八卦掌。有人认为,形意拳能够立足,最重要的人物首推郭云深、李存义与孙禄堂三人。

1890年(清光绪16年),至刘坤一处担任军营武术教习,刘坤一任两江总督时,担任两江总督督标把总。之后在保定开设万通镖局,并开始教徒授艺,但因李存义不擅理财,镖局最后因财务困难而结束。1900年,加入义和团八国联军之役时曾率领弟子夜袭天津老龙头火车车站,痛杀守站俄军。在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之后,李存义带领弟子至山西避祸,曾经向宋世荣求教内功,并与宋铁麟交流拳技,使得河北形意拳与山西形意拳门下得以交换习武心得,更增进了形意拳的内涵。

他与李瑞东李书文结拜,排行第二,又与张占魁以兄弟相称。宣统三年(1911年),为发挥武术精神,与马凤图叶云表在天津创立当时北方最大的民间武术团体-中华武士会,在名义上以李瑞东为首,但实际上所有事务都是由他来处理,与上海的精武体育会声气相通,共同为了发扬尚武精神而努力。他是最早提出将中国武术命名为国术者,民国后他将天津中华武士会改名为天津国术会,因李存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武术者,强身健体,国术者,保家卫国,可称国术者,形意拳。”,这即是天津国术会命名的由来。但这也造成其他门派的不谅解,认为他想独占国术之名,一时间前来挑战的人甚多,为李存义带来不少麻烦。但李存义一一接战,不作辩解,屡挫敌手,为国术会立下根基。

1921年(民国10年),李存义受同门请托,代友至山东军阀马良(时任济南镇守使)部队中教授形意拳,被迫与回族拳师杨鸿修张凤岩交手失利而受伤[2]。李存义自幼与人交手,未闻败绩。之后,李存义因病过世,归葬南小营村,享年七十四岁。

拳术及其影响 编辑

著作 编辑

著有《拳术教范》、《刺杀拳谱》。

弟子 编辑

李存义没有留下子嗣,但因为致力于形意拳的推广,他的弟子甚多,有数百人之多,著名的弟子有尚云祥傅剑秋郝恩光黄柏年周玉祥王俊臣李彩亭李文亭李跃亭薛颠李东园陈泮岭、田鸿业等人。

注释 编辑

  1. ^ 孙禄堂《拳意述真》:“李先生名存义,字忠元,直隶深县人。轻财好义,性喜拳术,幼年练习长短拳,后拜刘奇兰先之门,学形意拳术,习练数十年。为人保镖,往来各省,途中遇盗贼,手持单刀对敌,贼不敢进,或闻先生之名,义气过人,避道者。故人以“单刀李”称之。民国元年,在天津创办武士会,教授门徒,诲人不倦,七十余岁而终。”
  2. ^ 据姜容樵说法,马良部队皆为回族,当时李存义先败杨鸿修一场,但众人鼓噪,杨鸿修与张凤岩再度轮流上场挑战,李存义为避免事端,于是故意落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