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拱北炮台

拱北炮台,旧名大城北炮台,是位于台湾澎湖县马公市东北方的拱北山,过去曾掩护马公港背面的重要炮台遗址。[1]现为国定古迹。[2]

湖西拱北炮台
大城北炮台、拱北炮台
位置 台湾澎湖县湖西乡城北段1387、1388、1389地号
建成时间 清朝光绪13年(1887年、旧)
日治台湾明治37年(1904年、新)
类型登录等级:国定古迹
登录种类:关塞
详细登录资料
开放军事管制区,非开放参观

历史 编辑

大城北炮台初建于光绪13年(1887年),为因应防御海上敌舰攻击,台湾巡抚刘铭传任命澎湖总兵吴宏洛而建造的新式炮台,最初炮台形式为砖石砌三合土穹窿式,形式属传统旧式炮台,也是澎湖地区唯一的一座内陆炮台。[3] 1895(光绪21年),归因乙未战争使日军登陆澎湖,日军因而将大城北炮台此为首要占领目标,3月23日,第一游击队从里正角海岸登陆则和炮舰朝向大城北炮台发炮互击,清军为了抵御日军攻势,兵力则集中在大城北炮台地区,隔日日方则下令第一联队第一大队急行军,第十二联队第二大队展开全面攻击,最终与第一联队第七、八中队同时攻入大城北炮台,歼灭附近清军,即宣告攻陷大城北炮台,澎湖则在三天内完全攻陷。[4][5]


日军在占据澎湖岛后,随即起调查和测绘澎湖各炮台之标高和配备,并将大城北炮台改筑成“拱北山堡垒炮台”,并于1901年(明治34年)起进行构建工程,其中原大城北炮台整修为轻炮炮座和机关炮座,另在西南侧高地建造新式炮台,扩大范围工程竣工于1904年(明治37年),并在1907(明治40年)完成各炮台配炮工程。[6]

1920年(大正9年),拱北山堡垒炮台群退役,战后时期由国军接收则维持原貌,只作少部分增建与修改,当前仍为陆军澎湖防卫指挥部后勤处管理,并不开放参观[7][8]

设施 编辑

现列为国定古迹的当前设施始建于台湾日治时期,由拱北第一、第二、第二炮台附属框舍、拱北山堡垒、拱北山第二框舍系统组成,彼此要塞则由地下坑道相互连结,炮台略呈四方封闭式,墙上则设有炮座,兵舍设于部分胸墙下方呈穹窿状空间,此外还设有三座观测所,炮侧库及穹窖炮座,三间半地下炮具库,此外则配置井和两座地下贮水槽。[9]

相关条目 编辑

澎湖地区的炮台遗址

其他相关

参考文献 编辑

书目
  • 符宏仁,《澎湖县国定古迹湖西拱北炮台调查研究与修复计划》
  • ‘台湾防卫计画(澎湖岛要塞火炮配置図)’ 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JACAR) Ref.C11110400900, C11110401100
  • 田藤博“炮兵连队の戦历”‘日本陆军机械化部队総覧’别册历史読本16巻6号、新人物往来社、1991年。
  • “作命甲関系”‘第十方面军関系戦史资料’ JACAR Ref.C11110404600
  • 杨仁江,《澎湖岛要塞司令部的建制》
  • 嘪姿吟 ,《澎湖岛要塞变迁之研究》
引用
  1. ^ https://www.phhcc.gov.tw/home.jsp?id=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文化资产 - 澎湖县政府文化局
  2. ^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湖西拱北礮臺. 国家文化资产网. [2023-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0). 
  3. ^ 《澎湖县国定古迹湖西拱北炮台调查研究与修复计划》. 符宏仁建筑师事务所. 2005年10月: 29-31. ISBN 957-28318-5-2.
  4. ^ 日本参谋本部 原著;许佩贤 译. 《攻台战纪:日清战史 台湾篇·第一章 占领澎湖岛》(《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战史》第八编35章翻译). 远流. 1995-12-15: 70-100、410、411页.
  5. ^ 叶振辉. 〈乙未中日战争澎湖之役〉. 《硓𥑮石》28 (澎湖县马公市: 澎湖县文化局). 2002-09-25: 32-57页.
  6. ^ ‘台湾防卫计划(澎湖岛要塞火炮配置図)’ 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JACAR) Ref.C11110400900, C11110401100
  7. ^ {http://www.penghutimes.com/modules/phnews/index.php?nsn=394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拱北炮台国定古迹鲜为人知 - 澎湖时报}
  8.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304003254-260402?chdtv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抢救观光大作战 澎湖文旅年主打军事古迹之旅 - 中时电子报}
  9. ^ 《澎湖县国定古迹湖西拱北炮台调查研究与修复计划》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