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àn七子,在《台阳诗话》中又作新竹七子[1],是清朝道光年间活动于台湾竹堑地区(今新竹市)以新竹北门郑氏为主的文人集团,他们皆是文人结社“斯盛社”的成员[2][3]。而根据郑用锡的诗作,斯盛社是在道光七年七月七日(1827年8月28日),在郑景南筹组下成立[3]

成员

编辑

七子名单一说是分别是郑用锡郑用鉴郭成金郑用铦郑如松刘星槎郑士超[2]。林文龙〈“竹堑七子”成员新证──兼谈谜样的进士郑士超〉一文认为这份名单缺了创社人郑景南,并认为郑士超实际上早已迁居广东阳山,只是因故仍被收入《淡水厅志》选举表内,故应非竹堑七子成员[3]

参考来源

编辑
  1. ^ 薛建蓉. 〈清代台灣本土士紳的角色扮演與在地意識研究——以竹塹文人鄭用錫與林占梅為探討對象〉. 国立成功大学. 2005年9月: 62页. 
  2. ^ 2.0 2.1 郑藩派. 《開臺進士 鄭用錫》. 金门县文化局. 2007年8月: 176-179页. ISBN 978-986-01-0469-1. 
  3. ^ 3.0 3.1 3.2 林文龙. 〈「竹塹七子」成員新證──兼談謎樣的進士鄭士超〉. 《臺灣科舉家族軼聞與傳說》.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16-10: 88–90. ISBN 978-986-05-0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