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宪(1564年—1639年),荩莪南直隶池州府贵池县[1]明朝军事人物。

生平

编辑

纪元宪是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的武举人,次年(1604年)联捷武进士[2],获授汀漳守备,历任中营游击、广东东山营参将、福建南路副总兵、广东总兵都督佥事;四十七年(1619年)时征蛮将军空缺,内阁阁臣召来兵科官员询问剿灭袁八老之总兵官,得知是纪元宪后,阁臣回答:“袁八老肆虐多年无法剿灭,他能一鼓擒下,这功劳怎能不录?”因此在天启元年(1621年)以晋官南京后军都督府佥书兼神机营提督福建、广东[3],不久为挂印镇守广西总兵[4]。闽广两地沿海,经常有海盗侵犯,人民总是受害,而前任镇守武官大多胆小软弱,贼人来临望风而逃;贼人劫掠后则冒功领赏,他初任守备时驾驭部下严明,对战身先士卒,剿抚不持成见,故任官数十年都在两地。

当初元宪尚未习武,某天遇上异士对他说:“你铁面冰牙,他日掌握兵权,但七九年后就应该急流勇退!”到崇祯二年(1629年)他六十六岁,想起这番说话,遂上奏辞官回乡,获赐银建坊,封祖上三代如其官,至崇祯十二年(1639年)去世。当中两位儿子纪一任、纪一让都是诸生,另两位儿子中,纪元奇中山东武举以征白莲教功升任守备,纪元照则中三科武举,官至后军都督同知[1][5][6]

引用

编辑
  1. ^ 1.0 1.1 光緖《贵池县志·卷二八·人物志》:纪元宪,字荩莪,万厯二十二年【三十二年】武进士,授汀漳守备,升中营游击,寻擢广东东山营参将。既又升福建南路副总兵。未几复升广东总兵、都督佥事,晋神机营提督闽粤,两省提封相错并属海邦,海氛不时犯境,居民咸被其累。先是镇守武员率多葸懦,贼至则望风逃遁;饱而飏去则冒军功以邀陞赏。元宪初任汀漳,驭下严明,每莅戎事身先士卒,剿抚不持成见,机宜默定而星流霆击,旌麾所指皆能奏功,一时东南数千里倚为长城,朝廷喜无南顾之忧,故莅官数十年非闽则粤。四十七年征蛮将军印缺,朝议各有所属,阁臣特召兵科问曰:“昔年剿灭袁八老之总兵官何人也?”兵科以元宪对。阁臣曰:“袁八跳梁数载,屡剿不除,元宪一鼓而擒,此功可无录耶?”即奏陞右府都督,挂征蛮将军印;初元宪专制举义,不为韬钤之学,一日遇异人,谓曰:“子铁面冰牙,他日兵权万里,管城非尔事也。若建牙吹角,合在蛮疆瘴海之区。殆七九年即宜急流勇退。幸自爱!毋忽视吾言!”至崇祯二年,年六十有六,忽忆前言遂乞骸骨归,章数上乃允,赐银建坊,诰封三代如其官,驰传回籍。家居值大江以北,流寇满野,风鹤之警,时闻南岸,郡守深以为忧,时就其家商城守之策,参赞为多。崇祯十二年卒。子四:一任、一让皆诸生;元奇贯山东籍中武科效力军前,以征白莲教功晋守备;元照三科武举,雅好文墨,史可法巡抚安庆,以防江征聘军中,屡著劳绩,官至后军都督同知,著有《沧浪衣茹豹雾集》。 府志
  2. ^ 光緖《贵池县志·卷十八·选举志》:明武进士……(万历)三十二年 纪元宪 镇守闽广,挂征蛮将军印,右军都督佥事,晋神机营提督,有传……明武举人……(万历)三十一年……纪元宪 见甲科
  3.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十一》:(天启元年六月甲申)陞副总兵崔天锡署都督佥事南京前军都督府佥书,提督小教场都督佥事纪元宪以原官佥书南京后军都督府兼提督神机营。
  4.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十七》:(天启元年十二月庚寅)命都督许世臣镇守蓟永山海,萧如薰挂印镇守宁夏,白兆庆挂印镇守延绥,鲁钦镇守保定,纪元宪挂印镇守广西,崔天赐镇守广东,刘国镛陞署都督佥事镇守陜西,各总兵。
  5. ^ 光緖《重修安徽通志·卷二百三十·人物志·武功一》:纪元宪,贵池人,万历间以武进士历官右军都督佥事,贼袁八老跳梁数载,元宪擒之,叙功升右都督,以年老致仕归。 《池州府志》
  6. ^ 乾隆《池州府志·卷四十八·武勋》:纪元宪,字荩莪,贵池人,由武进士授汀、漳守备,升中营游击,寻擢广东东山营参将。既又升福建南路副总兵。未几,复升广东总兵都督佥事,晋神机营提督。……时东南数千里,倚为长城,朝廷喜无南顾之忧,故莅官数十年,非闽即粤,未尝一日他徙也。……崇正二年,年六十有六,遂求致仕。

参考文献

编辑
  • 光緖《重修安徽通志》·卷二百三十·人物志·武功一
  • 乾隆《池州府志》·卷四十八·武勋
  • 光緖《贵池县志》·卷十八·选举志
  • 光緖《贵池县志》·卷二八·人物志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十一、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