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美学

结构主义美学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出现在1940-50年代,60年代后在法国取代了存在主义而达到鼎盛。结构主义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流派,其核心思想是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处在一定的系统结构之中。认为任何事物只有在系统整体中才能获得意义,并把结构分析作为观察、研究、分析事物和现象的思路方法,力图发现事物背后的结构模式。

代表思想家 编辑

罗兰·巴特 编辑

罗兰·巴特是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创始人之一,(1960年代) 特别强调读者对于文本的作用。他认为:由于读者处于历史发展中,所以文本的结构和意义也就处于历时性的变化和开放之中。 “解构”就应该成为一切文本的属性。“作者已死”是罗兰·巴特的著名口号。 作者对于作品的形成没有太大的作用,是读者的阅读对于创造性文本的产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读者在阅读时应该采取一种“评注”的方法,去发现作品的新的意义,及形成一个新的创造性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