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市酉阳县共公布?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列表如下。

酉阳属重庆在永乐十六年(1418年),酉阳宣抚司改属重庆卫。1983年11月11日成立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酉阳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1982年9月13日)[1]

编辑

编号1-6为革命文物,7-10为历史文物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红三军司令部旧址 1934年 酉阳县南腰界乡
2 红二、六军团会师庆祝大会旧址 1934年 酉阳县南腰界乡猫洞大田
3 南姚界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会址 1934年 酉阳县南腰界乡翘尾巴山
4 红三军大坝祠堂战斗遗址 1934年 酉阳县南腰界乡大坝村 大坝场冉家祠堂战斗遗址
5 赵世炎故居 酉阳县龙东乡八一村
6 刘仁故居 清代 酉阳县龙潭苦竹乡五育村
7 二酉洞石刻 酉阳县县城东南
8 飞来峰 明代 酉阳县锺多镇
9 大车湾墓刻 清代 酉阳县铜西乡沙坝村
10 陈氏祠堂 清代 酉阳县天山乡立新村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1988年4月16日)[2]

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圣庙(月宫桥) 酉阳县酉师校 尚存正殿和月宫桥
2 栖鹤庵碑 酉阳县锺南乡小学 记刻了明代文人文安之和冉土司的语句
3 龙洞石刻 酉阳县锺多镇 清代名人题刻三幅
4 大酉洞石刻 酉阳县锺多镇 名人题刻多幅
5 张之洞题刻 酉阳县锺多镇南门坳
6 雅哺泉 酉阳县锺多镇
8 苗洞题刻 酉阳县铜西乡桃坡村
9 川湖大界碑 酉阳县
10 蒋氏墓刻 1879年 酉阳县
11 李氏宗祠 酉阳县
12 摆手堂遗址 酉阳县
13 石汉臣墓 酉阳县
14 白总管墓 酉阳县
15 酉酬禹王宫 酉阳县
16 龚氏节孝牌坊 1853年 酉阳县
17 何土司城址 酉阳县
18 田海墓 酉阳县
20 梅树堰 酉阳县
21 渤海堰 酉阳县
22 渤海桥 酉阳县
23 福星桥 酉阳县
23 白鹿仙井 酉阳县
24 王路桥 酉阳县
25 龙洞堡石刻 酉阳县
26 王光泽烈士墓 1934年 酉阳县
27 龙潭万寿宫 酉阳县龙潭镇
27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1939年 酉阳县
28 大码头 酉阳县
29 刘广益墓刻 1880年 酉阳县
30 青龙寺 酉阳县
31 十大政纲 1934年 酉阳县 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遗迹留在南腰界场东轩门口土地庙白粉壁墙上。红三军宣传队队长樊哲祥用毛笔墨书的《十大政纲》,至今内容完整依然犹存。
32 红三军政治部旧址 1934年 酉阳县南界乡
33 罗朝兴墓刻 1875年 酉阳县
34 永和寺 东汉 酉阳县万木乡
35 月亮洞 第四纪 酉阳县
36 铁围城 南宋 酉阳县
37 青杠堡墓群 东汉 酉阳县
38 三抚庙 酉阳县龚滩镇
39 西秦会馆 酉阳县龚滩镇
40 川主庙 酉阳县龚滩镇
41 四方井 酉阳县
42 丁氏墓刻 1849年 酉阳县
43 后溪万寿宫 酉阳县后溪镇
44 保安坪碑 酉阳县
45 喊水泉 酉阳县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

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雷打坟 酉阳县
2 董胡氏墓 酉阳县
3 冉家院子 酉阳县龚滩镇
4 周家院子 酉阳县龚滩镇
5 董家院子 酉阳县龚滩镇
6 武庙正殿 酉阳县龚滩镇
7 半边仓 酉阳县龚滩镇
8 杨家行 酉阳县龚滩镇
9 后溪摆手堂 酉阳县后溪镇
10 清泉廊桥 酉阳县
11 董家祠堂 酉阳县龚滩镇
12 第一关石刻 酉阳县
13 永定成规碑 酉阳县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2011年1月19日)[3]

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天龙山寺遗址 明代 车田乡车田村七组境内鹰嘴崖顶 原寺庙屋基由块石砌成,长32.5米,宽22.5米,面积730余平方米,阶梯式踏道16级。北面斜坡,东、南、西三面均系悬崖绝壁,总分布面积1000余平方米。
2 腾龙洞炼硝遗址 清代 板溪镇摇铃村二组 腾龙洞属喀斯特溶洞,洞长1.5公里,平均宽度30米。距洞口约300米左右为1号硝灶分布区,其分布范围长80米、宽50米,共14座;距洞口约500米左右为2号硝灶分布区,分布范围长70米、宽30米,共24座;距洞口约700米左右为3号硝灶分布区正在清理。
3 桃坡清水河崖墓群 东汉至六朝时期 小河镇桃坡村清水河两岸 墓室均为人工在峭壁上开凿成方形,大小不一,墓口三重门楣,墓室为长方形,穹顶。其中:偏岩子崖墓四座,座东向西,M1、M2呈直线分布于同一岩壁之上,M1墓口高1.15米,宽0.8米,墓室进深2.4米,宽1.5米,高1.1米;M2墓口高1.15米,宽1.1米,墓室进深3.4米,宽2.9米,高1.1米,穹顶高1.4米。洞堡脚分布点有崖墓五座,M1墓口高1.25米,宽0.9米,墓室进深3米,宽4米,高1.5米;M4墓室进深2米,宽1.5米,穹顶高2米。目前共发现墓穴15座,分布面积约1500000平方米。
4 官山冉跃龙土司墓 明代 后坪乡王家村六组(小地名官山) 该墓座东南向西北,墓地呈弧形,依地势由上到下用石砌成三级,由墓室、墓院、祭台等组成,占地面积190平方米。石室墓穴位于墓葬地顶端,墓室长3米,宽2.1米,高1.1米,内残留少量青花瓷片及棺木残块。
5 团山周世泽夫妇墓 清乾隆 龙潭镇渤海村六组(小地名团山) 该墓座西向东,条石土冢墓,呈圆形。直径4.5米,高2米。墓碑为石质仿木结构单檐歇山式,高0.9米,通宽0.95米。
6 董洪仁夫妇墓 清道光 两罾乡金玉村五组 该墓座西北向东南,墓地由三个台地组成,条石围砌而成椭圆形石室墓,长7.5米,宽5.5米,高2.4米;碑为石质仿木单檐歇山式,二柱一间,高4.4米,宽1.44米。
7 水井湾墓群 清代 双泉乡永祥村1组(小地名水井湾) 该墓由3座清代墓组成,座东南向西北。Μ1刘文秀墓,呈方形,青石围砌,宽3.3米、长3.2米、通高3.4米,封土呈塔形用青条石砌成台阶式,共6级,每级高0.2米、深0.3米,顶部为官帽,顶杆高0.6米、官帽长0.4米、宽0.4米、高0,3米。Μ2刘仕英墓呈长方形,墓宽3.6米,长6.4米、通高3米,封土呈塔形用青条石砌成台阶式,为7级,每级高0.2米宽0.3米,顶部官帽已毁,墓碑高1.6米、宽1.15米。Μ3为石围土冢墓。
8 大园子简福章夫妇墓 清宣统三年 双泉乡永祥村7组(小地名大园子) 该墓座西向东,由墓葬、亭阁组成,占地面积32平方米。封土用条石围砌呈长方形,长6米,宽3.5米,高2.5米。墓碑为石质仿木结构重檐歇山式顶,四柱三开间,宽3.5米、高3.4米。墓体三分之一处建有木结构六角赞尖式亭阁,屋面铺小青瓦,上檐为六坡水、下檐为四坡水,穿逗式结构,用六柱,面阔一间4.7米、进深3.7米,通高6.5米。南瓜形柱础高0.44米、直径0.47米。
9 谢万合夫妇墓 清道光二十年 浪坪乡官楠村10组(小地名黑子坨) 该墓座南向北,墓封土为条石围呈长方形土冢墓,长5米、宽3米、高2.4米;碑石质枋木结构重檐歇山式,通高3.5米、宽3米;乳雕民间故事、窗格等,墓牌门枋木结构重檐歇山式,通高3.7米、宽2.9米、门洞高1.9米;石围栏高1.3米、宽9.3米、长10米。
10 小屋基吴应全夫妇墓 清光绪十二年 两罾乡金玉村五组(小地名小屋基) 该墓座西北向东南,封土用条石围砌而成长方形墓,长4米,宽2.6米,高2.5米。碑为石质仿木重檐歇山式,四柱三开间,立挡风墙,高3.6米,宽3.63米。采用髅空雕和浮雕对人物、花卉、动物等戏曲为主题,进行图案雕刻,有较高的石雕艺术价值。
11 智勇关 清咸丰元年 五福乡赵家村六组(小地名卡子) 东靠大山,西临小丘,北向湖北来凤县,南向酉阳五福乡,东西与山体相连,用序石砌筑而成的边界关口,全长11米,进深4.7米,通高4.9米;门呈拱形,高3米,宽2.2米。
12 荆竹关 清咸丰十一年 涂市乡桃鱼村5组(小地名荆竹池) 座西向东,条石垒砌而成,长方形,长30米,宽3.6米;关门宽3.3米,高4.4米,厚3.65米,门额阴刻“荆竹关”三字,字径0.3米,字距0.13米。
13 跳礅桥 清嘉庆三年 黑水镇大泉村二组(小地名张家坝) 该桥南北走向,全长22米,用22个四方石头作桥礅,礅下部陷于河床中,上部露出水面,礅距0.4米,礅面长0.4米,宽0.23米,礅高0.8米。
14 文林库塔 清光绪 兴隆镇土坪村11组(小地名大陆井) 占地面积9平方米。用条石砌成的实心石塔,塔身呈六边形,共三层,层层上收,在第二层西南方开窗,窗帘上方阴刻“文林库”三字。层高为:一层高1.8米;二层高1.53米;三层高1.5米;塔基座为素面正方形,宽1.9米、高1.9米;塔帽为六锥体,高0.5米;石塔通高7.23米。
15 邹杰故居 清代 后溪镇长远村二组 故居座北朝南,总占地面积215平方米;建筑面积148.96平方米。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铺小青瓦面,穿逗式梁架,面阔4间宽19.6米,明间宽5米,进深5.5米,次间宽各4.6米,右稍间1间面阔4.2米,进深2间7.6米,高6.8米,素面台基宽1米,高0.5米,阶梯踏道一级。
16 龙池秦家老宅 清代 桃花源镇龙池村四组 该宅座西北向东南,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积800平方米。正房: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四穿用五柱,面阔5间26.3米,进深6.8米,通高6.8米,檐高3.7米,素面台基高0.5米,阶梯踏道二级。左右厢房均为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四穿用五柱,面阔3间11.9米,通进深4.8米,回廊宽1.55米。前房: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四穿用五柱,面阔5间26.3米,进深6.1米,通高6.8米,檐高3.7米,素面台基高1.42米,阶梯踏道七级。
17 张家坪民居建筑群 清代 桃花源镇泉孔村二组(小地名张家坪) 该民居建筑群座西北向东南,建筑多为“凹”字形布局,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三穿用五柱,吊脚楼,是典型的苗族建筑风格。其中:位于寨中间的一民房,面阔5间22.3米,进深7.8米,通高6.5米,檐高3.8米,素面台基高0.5米,阶梯踏道二级。左右厢房均为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四穿用五柱,面阔为左1间右2间,下吊脚楼一层的风格。
18 火烧溪民居建筑群 清代 苍岭镇大河口村三组 该民居建筑群座南向北,依山而建,多以“7”字形和“凹”字形布局,共有民居建筑76座,分布面积约20000平方米,其建筑特色为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铺小青瓦,穿逗式梁架,多四穿用五柱配4瓜。其中:上寨072号建筑,为清代早期建筑,“7”字形布局,占地面积265平方米,建筑面积187.11平方米;面阔4间19.2米,进深8.4米,通高5.2米,檐高3米,素面台基高1.6米,阶梯踏道六级;左厢房为低吊脚楼,面阔1间4.1米,进深6.3米。上寨074号为现代建筑,“凹”字形布局,占地面积547.06平方米,建筑面积451.94平方米,面阔5间31.35米,进深8.4米,通高6.2米,檐高3.8米,素面台基高0.5米,阶梯踏道二级;左厢房为吊脚楼,面阔2间9.4米,进深6米;右厢房面阔1间4.7米,进深6米,通高8.4米,檐高3.8米。
19 后溪河湾民居建筑群 清代 后溪镇长潭村五组(小地名河湾) 该民居建筑群座西北向东南,依山而建,共有木结构建筑82栋,其中半数以上为土家族代表性建筑—吊脚楼,总分布面积20000余平方米。位于村寨中部的006号民居始建于清代晚期,正房面阔4间17.5米,进深2间7.6米,阶梯踏道一级。位于村寨上部的026号民居始建于民国,正房面阔4间16.1米,进深2间5.2米,通高5.6米;厢房为吊脚楼2层,面阔2间8.2米,进深1间4.2米,一楼层高2.3米,二楼层高2.5米,通高6.9米,阶梯踏道五级。
20 后兴何家院子 民国 后坪乡后兴村4组 该建筑座北朝南,由前院、碉楼、后院组成,复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约1310.4平方米。朝门面阔1间3.8米,进深3米,高4.2米,阶梯式踏道3级。正房:面阔7间约33.2米,进深1间8米,通高6米,阶梯踏道10级;左右厢房面阔3间13.5米,进深6米,通高6米。前院朝门处设碉楼一座,面阔4间12米,进深1间6米,青石基础高约4.1米,厚1米,通高约11米。后院大门面阔1间3.2米,进深2.6米,阶梯踏道7级。
21 万木桶子楼 清代 万木乡万木村五组(光木岩) 该建筑座南朝北,复四合院封火桶子,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5.59平方米。石朝门,阶梯式踏步4级,一进院落,正房面阔5间21.6米,进深2间8.2米,高6米,素面台基高1米,阶梯式踏步4级;左右厢房为两层,面阔1间5.7米,进深1间4.9米;青条石院坝长13米,宽5.4米;左偏房面阔5间25米,进深1间5.4米;通道宽0.7米,长25米;二进院落,正房面阔5间24.4米,进深2间8.2米,素面台基高1米,阶梯式踏步4级,厢房、青条石院坝同一进院落,三进院落,正房面阔3间11.7米,进深1间6.2米,素面台基高0.8米,阶梯式踏步4级,左厢房为二院落右厢房,青条石院坝宽6.2米,长11米;偏房面阔2间25米,进深1间5米;四进院落,正房面阔3间11.7米,进深1间2.5米,素面台基高1米,阶梯式踏步4级,右厢房为两层,面阔2间7.2米,进深1间2.7米;偏房面阔2间8.2米,进深1间5.4米,通道宽0.8米;青条石院坝长7.2米,宽6.2米;原为6进院落,已毁2院落,四周用砖石砌封火墙。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