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状铁素体 (英语:Acicular Ferrite)的一种显微组织,最早在1986年被命名,针状铁素体有着极为混乱的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大大增强钢材的韧性且能够有效地阻止裂缝扩展。[1]

形成机制

编辑

针状铁素体的形成机制与贝氏体是相同的,唯一的差别只是贝氏体是自奥氏体晶界处成核,而针状铁素体是借由晶粒内的夹杂物(inclusion)成核的,因此也可以称作晶粒内生长的贝氏体。(intragranular bainite)[2]
该机制与马氏体类似,皆属于无扩散型相变化(diffusionless phase transformation),成长过程中的铁素体是一个炭的过饱和固溶体,当停止相变后,碳原子被注入至相邻的奥氏体晶粒中。

应用

编辑

针状铁素体在焊接钢上极具实用价值,因为焊接处的热影响区(Heat Affect Zone)晶粒大小较大,强度较差,因此可以透过在该处形成针状铁素体来强化接合处。

参考文献

编辑
  1. ^ H.K.D.H Bhadeshia. Bainite in Steels 3. UK: Maney Publishing. ISBN 978-1-909662-74-2. 
  2. ^ J.R. Yang; H.K.D.H Bhadeshia. Acicular ferrite transformation in alloy-steel weld met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Feb.1991, 26 (3): 839–845 [2019-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