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嘉义市立博物馆市民研究员/黄文-草

嘉义市纪念建筑黄文医生故居是嘉义市第一栋纪念建筑,嘉义市文化局指出[1],“黄文医生故居”位于嘉义市民生北路,兴建于1931年,前身为津本吃茶部,后来由第二代屋主黄文以RC加强砖木混合造二层楼瓦顶建筑。

审议委员会认为,黄文故居曾见证过市街繁华的“嘉义市银座”,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袭、嘉义二二八事件,一直留存至今,具有历史价值及人文地位。

委员会指出,这幢和洋混合建筑,外观有30年代的摩登,内在有优良的木构匠艺,屋主黄文历经二二八事件的磨难,他的个人特质与近代医疗史及社会史的关联,成为复合有形与无形的文化资产。

一、建筑历史

编辑

(一)日治时代:津本吃茶部
1.建于1931年,位于现今的台湾嘉义市西区民生北路226号 。
2.黄文医师简介:

 ①1908年2月25日生,為彰化鹿港籍,出生於嘉義市。
 ②1929年嘉義中學校第一名畢業,是台籍空前絕後特例。
 ③1933年3月23日臺北醫專卒業。
 ④1935年4月26日獲醫師免許證, 曾任職台北更生院,總督府中央研究所,嘉義醫院勤務,為醫學博士杜聰明弟子,為研究與實務並重的醫師。

3.其起源于日治1920-1940年,台湾的咖啡屋、吃茶店崛起,当时依循殖民母国的情色文化,属于情欲消费商店,被列入风俗营业(特种行业)管理。建物经营的吃茶店,号称情色服务有如东京银座的热情,而自称为嘉义市银座,作为广告行销[2]
4.建筑特色[3]

 二層瓦頂加強磚木造建築,屬現代主義風格,外面山牆即(建築物之側牆)只凸出去一邊,兩戶一棟呈非對稱,陽台及水平飾帶立面構成是其特色,與傳統建築不一樣。

5. 建筑历史见证[4]:

  ①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者:建物本身的主結構頗具地域風貌。
  ②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建物具日據時期木結構傳統工法。 
  ③具地區性建造物類型之特色者:見證了當時「嘉義市銀座」的日據時期現代主義的作法,包含當時街屋的特徵、轉角的處理、樓梯、門窗細節等。
  ④具備歷史文化價值者建築:該建物原是黃文醫生診所,具有地方醫療史的文化價值。

6.日治时期的建筑及构造物,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文化思潮、经济情况,同时也记录了建筑发展的轨迹,留下了具体的见证,更是人们的生活记忆。

(二)战后时代(1945~):育生诊所
1.1945二战结束后,派任嘉义中学校代理校长,并当选嘉义市首届医师公会理事长,及新东区代表会主席。

 1947年228事件時,黃文理事長率領會員醫師全力診治傷患。
1958年黃文醫師遷至民生北路(現今建物)開設育生診所。
2017年6月5日本建築具有歷史、醫療及建築等價值,被指定為嘉義市首棟紀念建築。

2.建筑历史见证[5]

 這棟房子經歷戰爭空襲、戰後二二八事件的洗禮,留存至今,具有歷史價值,建材及工法也有時代意義。具有地方醫療史的文化價值。
這棟建築物屋頂以檜木片層疊交錯以防雨水,採用副同柱屋架(Queen Post),顯見是與隔壁房子共用屋架,前面為磚牆,後面牆壁是竹編夾泥牆,也用了斜撐建築法。

3.为何是嘉义市第一栋纪念建筑?

 因紀念建築是與人物(黃文醫師)息息相關,因黃文醫師對嘉義醫療、教育的貢獻,而沒有被指定為歷史建築,而指定為紀念建築。目前在文化資產紀念建築的正確名稱為:「黃文醫生故居」。


二、建筑特色

编辑


“黄文医生故居”位于嘉义市民生北路,兴建于1931年,前身为津本吃茶部,后来由第二代屋主黄文以RC加强砖木混合造二层楼瓦顶建筑,是一幢和洋混合建筑,外观非常现代,内有优良的木艺,结合屋主黄文历经二二八事件的磨难,与近代医疗史及社会史的关联,成为复合有形与无形的文化资产。

 
黄文医生故居-建筑物一二楼平面图


一、外观部分 医院本体为两户连栋RC加强砖木混合造二层楼瓦顶建筑(图1),面街部分做亭仔脚,立柱柱基洗石子,柱面贴沟纹磁砖(图2,3),入口立面台度双色洗石子做菱形纹作工精美(图4),双开木门扇及窗为日治压花玻璃(图5-6);二楼骑楼面外观为现代主义左低右高布局,墙面开口为单一大面窗,前设有大阳台双层水泥花砖立面(已拆除),增添了地域性色彩(图7);侧面作洋式凸窗是另一大特色(图8),骑楼后之外墙为编竹夹泥外覆雨淋板(图9),充满着和式风格。

二、内部空间
一楼第一进前半部为诊疗空间与调剂室(图10),天花板为木制格天井(图11),墙体为竹编夹泥台度桧木板条装修(图12),地板为磨石子,后半部为调剂室,目前仍留有精美的柜体(图13、14),推断应为L型,上面印有育生调剂室(图15)。
第一进后半部为楼梯间,L型的木楼梯扶手栏杆精致(图16),楼梯第一阶为磨石子贴菱形砖与长条回字砖(图17),旭日辐射形格栅更是建筑巧思(图18、19),木楼梯侧面则有置物空间(图20)。
二楼室内隔间虽已拆除大半,但仍可判断主要为居住空间,因地板还遗留当时拉门的轨道,而门上为筬栏间样式(图24-26)。

三、屋顶与天花板
本建筑另一特色为两户盖在一个大歇山顶下,因此两户共用一个偶柱式木屋架(图30-34),任何一户的拆除势必对另一户的结构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不可不慎。
面临道路主体建筑楼房屋顶为水泥瓦,屋顶边缘还遗留落水沟槽(图35),而平房屋瓦底下为日式宿舍常见的防水桧木片(图36),因拆除而残留铺设在水泥瓦下方的防水毯(图37);后方平方屋顶屋瓦早已拆解下来,屋瓦出处有待日后查验(图38)。


三、黄文医生生平[6]

编辑

黄文(1908-1999),1908 (明治41年) 2月25日出生于嘉义厅嘉义西堡嘉义街内教场(现嘉义市中山路普济寺后巷内)小租屋。 其父黄生,鹿港景福里人,自幼丧母乏人照顾,十三岁只身来嘉义谋生,历经艰辛工作,二十七岁入赘与年仅十七岁的薛豆粒结婚,不久开小担仔面摊为生,因清洁卫生、口味独特,广受嘉义人喜爱而被称呼卖面生仔。 由于家境清寒自幼需协助家事,所幸父亲重视教育,见子天资聪颖,十岁送私塾读汉文两年,十二岁入学第二公学校(民族国小前身),成绩优异跳级两次。
1924年 (大正13年)3月毕业于该校,同年4月考取台南州立嘉义中学校五年制(现国立嘉义高级中学),品学兼优名列前茅,被选为级长更以特待生(学费全免)特以优遇。
1929 (昭和4年)3月第一届毕业生选定第一名颁授台南州知事赏复推荐免试入学台湾总督府台北医学专门学校四年制就读。
1931(昭和6年)7月与嘉义眼科医院院长之妹林淑女结婚。
1933 (昭和8年)3月自台北医专第十二届毕业时 以听诊器赏三名中第二名毕业。同年4月1日 入学台北医专至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药理学研究科,教授杜聪明博士指导研究。论文完成后提出京都帝国大学请求医学博士学位。4月17日就职台湾总督府台北更生院嘱托(约雇人员)担任鸦片瘾者矫正治疗主治医生。
1939 (昭和14年)8月起任 台湾总督府嘉义医院嘱托为内科主任医师1940(昭和15年)5月9日生任官该院小儿科主任医师医官补。
1941 (昭和16年)6月25日经医学部教授会审查通过,授与医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辞职嘉义医院,在自家东安里共和路210号开业育生诊所。
1945 (民国34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1月初即出任甫经成立的嘉义市接管委员会委员,亦被推选为首任嘉义市医师公会理事长至1947(民国36年)12月。同年11月29日,被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台南州接管委员会主任委员韩联和派令为嘉义中学校代理校长。
1946年2月27日-1947年1月31日 (民国35年-民国36年)被聘任为嘉中校医,之后接受聘任生理卫生教员,兼卫生组长等职,留校服务一段时期。同年6月被选任嘉义市新东区区民代表会主席。
1950 (民国39年)8月3日经杜聪明院长推举,台大傅斯年校长聘任为台大热带医学研究所教授(实验治疗学科)兼所长,整顿士林分所细菌疫苗学科。
1951-1952 (民国40年-民国41年)台大通过胡适博士之推荐,赴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深造一年。
1953-1957 (民国42年-民国46年)回国后因热带医学研究所改制为台大公共卫生所。钱思亮校长聘任为医学院药理学科教授计四年。
1957 (民国46年)7月 辞聘回乡复业育生诊所。
1958 (民国47年)7月 育生诊所迁徙至民生北路238号现址。
1984-1989(民国73年3月至78年9月)担任升格后嘉义市选举委员会监察小组召集人。
1989(民国78年)9月辞职居家疗养。
1998(民国87年)9月体衰跌倒受伤,至1999(民国88年)3月28日与世长辞。

四、建筑保存历程[7]

编辑

1958年黄文医师迁至此地开设医馆- 育生诊所
2002年7月18育,王博智医师购得黄文漪馆故居土地及建筑物空间
2007年-2012年期间, 正立面钢筋混凝土出挑小阳台拆除
2017年5月18日“嘉义市文化资产抢救联盟”成员得知黄文故居正在进行拆除工程
2017年5月19日“彰化文化联盟”于脸书分享:嘉义市黄文医院,工事中
2017年5月20日 紧急通报嘉义市政府文化局(暂定古迹通报程序)
2017年5月21日 文化局邀请文资委员场勘, 立即决定“暂订古迹”
2017年6月05日 第二次文资审议, 通过登录为“纪念建筑”
2017年6月21日 提报民国106年B类有形文化资产(古迹,历史建筑)文化资产保存维护计划- 纪念建筑嘉义市黄文漪生故居保护棚架及紧急加固监造、工程、工作报告书
2017年8月22日 公告纪念建筑

五、建筑保存历程

编辑

诚如前述,育生诊所建筑原为日治时期吃茶部,1958年黄文医师迁至此地开设医馆, 2017年6月5日本建筑因具历史、医疗及建筑等价值,被指定为嘉义市第一栋纪念建筑。

文化资产价值初探

建筑功能原为休闲性,后改作医院,见证曾经市街繁华的“嘉义市银座”、经历战争空袭、以及二二八的洗礼,一直留存至今,具有历史价值。 主人翁黄文医师,与杜聪明的师徒连结,研究与实务并重,二二八的磨难,医师个人特质与近代医疗史以及社会史的关联,是此场所重要的无形文化资产。 本建筑为街屋型诊所,外观呈现现代性格,建筑内外用料作工颇为精致用心,为1930年代嘉义市区不可多得的近代建筑,具建筑特殊性。 整体而言,此建筑和洋混合,外观有嘉义30年代的摩登,内在有非常优良的木构匠艺,加上二代主人翁黄文医师的经营,为复合有形与无形的优质文化资产。

未来管理维护财务规划

本基地及建筑虽为私有产权,但产权单纯,目前所知,所有权人为王伯智医师,未来能希望自用或出租,因此再利用应无问题。然而在本建筑被指定为纪念建筑后,被拆除的屋瓦、屋面及外墙开口应编列经费进行紧急防护措施,未来亦尽速进行调查研究及修复设计施工,并尽可能缩短相关期程,对于屋主亦应给予必要之协助。

登录范围之影响进行评估

本基地位于商业区,面临已开辟计划道路,城市规划对于本基地影响在于指定纪念建筑之后,原有依规定建蔽率70%、容积率350%,发展权受到限制;建议必要时可依文资法第41条规定协助进行容积移转,保障所有权人的权益。其次,本建筑与邻房(228号)同时兴建,使用共同壁、共用主要屋架屋面,因此建议未来的任何决定或作为,应考虑其整体性特质,以避免造成老建筑之损害。

   黃文故居基礎資料
   地號:嘉義市榮段三小段90-9地號
   地址:嘉義市民生北路226號
   公告現值:每平方公尺92,642元
   基地面積:165平方公尺
   創建年代:1931年
   所有權人:王伯智
   使用分區:商業區
   地上建物建號:榮段三小段00018-000

六、嘉义市第一座“纪念建筑”

编辑

2017年6月5日,嘉义市政府文化局召开“嘉义市有形文化资产审议委员会”,讨论位于民生北路226号上的“黄文医师故居”是否具有文化资产价值,会后决议,这栋兴建于1931年的老屋,因前屋主黄文对嘉义有特殊贡献和意义,曾担任战后第一届嘉义中学代理校长,并历经二二八事件的磨难,1958年黄文在此栋建筑开设“育生诊所”悬壶济世,其与近代医疗史、社会史有深厚关联,因而通过指定为“纪念建筑”。
“纪念建筑”与“纪念性建筑物”
在台湾,“纪念建筑”一词来自于2016年7月27日总统华总一义字第10500082371号令修正公布施行的《文化资产保护法》,在该法第3条第1款第3目规定“纪念建筑”系“指与历史、文化、艺术等具有重要贡献之人物相关而应予保存之建造物及附属设施。”直白说就是某栋建筑物之所以能被指定为“纪念建筑”,除了建筑本身应具备一定的价值外,更重要的考量是曾经居住或使用过该建筑的“重量级人物”与这栋建筑产生密不可分的连结,因此得以被指定为“纪念建筑”。
不过,有些人或许会纳闷,明明在《建筑法》第99条第1项第1款就出现过“纪念性之建筑物”,其与《文化资产保护法》所称的“纪念建筑”有何不同?其实依内政部1987年12月24日台内营字第557142号函所规范的定义为: “以具有供人瞻仰、追思、留念、纪念等所兴建非为庙寺之建筑物或杂项工作物,并经中央或省市政府核定有案者。”而“纪念性之建筑物”的主管建筑机关在中央为内政部,在地方为各直辖市政府及县(市)政府;“纪念建筑”的主管机关在中央为文化部,在地方亦为各直辖市政府及县(市)政府。因此“纪念性之建筑物”与“纪念建筑”是不同的概念,其所依据的法令亦有所差异。
此两者的定义、认定方式及认定权责机关各有差异,不过在《建筑法》中的“纪念性之建筑物”,若符合纪念建筑之登入基准时,则可以经过文资审议登录为“纪念建筑”,进而适用《文资法》相关规定。另一方面,若依《文资法》登录之纪念建筑符合前述有关《建筑法》中“纪念性之建筑物”标准者,也可被纳入其中。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记者江俊亮. 醫生黃文故居 登錄嘉市第一棟紀念建築. 中央社. 
  2. ^ 蔡荣顺. 從喫茶店到育生醫院. http://q1001.pixnet.net/blog/post/217005086-%E5%BE%9E%E5%96%AB%E8%8C%B6%E5%BA%97%E5%88%B0%E8%82%B2%E7%94%9F%E9%86%AB%E9%99%A2.  外部链接存在于|website= (帮助)
  3. ^ 《荳滾仔》嘉義市老醫館散步地圖 2017Vol.13. 台湾图书室. 
  4. ^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國家文化資產網:<黃文先生故居>.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commemorativeBuilding/20171026000001.  外部链接存在于|website= (帮助)
  5. ^ 蔡荣顺. 從喫茶店到育生醫院. http://q1001.pixnet.net/blog/post/217005086-%E5%BE%9E%E5%96%AB%E8%8C%B6%E5%BA%97%E5%88%B0%E8%82%B2%E7%94%9F%E9%86%AB%E9%99%A2.  外部链接存在于|website= (帮助)
  6. ^ 嘉义高级中学. 建校七十週年紀念特刊. 嘉义高级中学. 
  7. ^ 嘉义市文化资产局. 發文字號: 府受文資字第1065101442、1060600248、1065102493號函. 嘉义市文化资产局.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