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

学术概念

中印(Chindia)一詞最早出自印度經濟學家杰倫·蘭密施(Jairam Ramesh)於2005年出版之一書《理解CHINDIA:關於中國與印度的思考》(Making Sense of Chindia: reflections on China and India[1],指把中國與印度看作一個整體的經濟思想,為超越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學術概念。

中國與印度

簡介 編輯

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與印度漸漸成為高成長國家,也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中印二國是近鄰,二國人口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一項對金磚四國的研究表明,未來50年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就是中國和印度,故此「中印」概念漸漸為人熟悉。中印二國的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中國的基礎產業和製造業強勢,印度的服務業信息產業壯大,中國的硬體設施完備、體育產業發達,印度的軟體業強大、金融體系完善。歷史上,中印二國互相影響,佛教從印度傳播到中國,絲綢之路聯絡了中印貿易。

中印之間也存在地緣政治的差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印度支持達賴喇嘛西藏獨立,收容並且提供庇護給因為中國共產黨鎮壓西藏而出逃西藏的西藏政治、宗教領袖以及難民等,因此與中國共產黨關係惡劣。1962年中印戰爭以後,二國關係進入漫長的冰期,客觀上中國對印度次大陸一直存有戒心。文化上中國處在東亞連接紐帶,中印二國政治制度迥然不同,一個為世界上最大的一黨專制國家,政府職能強大、法律權威,一個為世界上人數最大的民主國家,政策偏向柔性謀求共識、包容力高。未來二國經濟的互補性也存在挑戰,不到十年中國的服務業將趕超印度,不久的將來印度的製造業將獲得長足的發展。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閱讀 編輯

  1. ^ 《「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與實現》,出自《深圳大學學報》/2007年5月/第24卷第3期(作者:芝加哥大學東亞研究所,譚中

映像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