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溫特斯·路思義
亨利·溫特斯·路思義(Henry Winters Luce,1868年9月24日—1941年),漢名路思義,是一位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服務於中國華北齊魯大學與燕京大學兩校的美國傳教士。[1]
生平
編輯早年
編輯路思義生長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的斯克蘭頓(Scranton),父母親都是敬虔的基督徒,經營一家頗具規模的雜貨店。1888年進入耶魯大學就讀,恰逢學生志願海外宣道運動(The 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 for Foreign Missions)的潮流席捲美國各大學校園,八千多名大學畢業生因此遠赴海外宣道,而其中最重要的目的地就是中國。
傳教
編輯當時畢得經(Horace Tracy Pitkin,1900年在中國保定被殺)、艾迪(Sherwood Eddy)和路思義就是加入這一行列中著名的「耶魯三傑」。他們在1892年從耶魯大學畢業後,一起進入紐約協和神學院以及普林斯敦大學學習[2]。1896年,艾迪和畢特金分別動身前往印度與中國,路思義則是在1897年按立為牧師,該年9月才帶著新婚三個月的妻子伊莉莎白受美北長老會的派遣乘船橫越太平洋,經上海前往山東登州(蓬萊),在狄考文(Calvin Mateer)創辦的文會館中擔任物理教師。在那裡路思義發起了山東省歷史上第一場籃球比賽。他在中國住了31年。
辦學
編輯1900年的庚子之亂中,山東省的傳教士得到北洋海軍的統領薩鎮冰的幫助,經煙臺轉赴朝鮮漢城避亂。但路思義的同事們沒有失去信心,在廢墟上重建教會。這時,年輕的路思義推動山東長老會作出重大決定:將文會館遷至山東腹地的濰縣(今濰坊市),並聯合英國浸禮會(在青州辦有廣德書院,Gotch--Robinson Training Institute)的力量,提高學校的級別,增加高等課程,最終在省會濟南創辦一所象樣的正規大學。這些建議後來逐步一一得以成為現實。
1904年,文會館搬到濰縣東郊樂道院的新校園,取名廣文大學(Shantung Union College),青州廣德書院改為神道學院(Union Theological College)。1906年,路思義受校長柏爾根(Paul D. Bergen)之派回美國募捐。
1909年3月,路思義邀請文會館校友丁立美牧師來校主領奮興聚會,有116人決志獻身傳道,占全校學生的三分之一以上,開始了著名的中華學生立志布道團。
1917年,廣文與青州神道學院、濟南共合醫道學堂合併,命名為齊魯大學,在濟南南關建校。路思義被推選為副校長;為此他又回到美國兩年多,四處奔走募集建校經費。
1919年,路思義又擔任燕京大學副校長,受校長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之託,赴美募得巨款,終於建成燕京大學(現在是北京大學的一部分)美麗的中國宮殿式校園。校園中未名湖心島上建有一個八角形的思義亭,以紀念他對燕大的貢獻。
晚年
編輯1927年秋天,路思義從燕大退休,回到美國,研究中國的歷史、宗教與文化,並繼續負責為燕京大學、齊魯大學募集教育經費。1928年,他擔任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德甘迺迪傳教學院的教授職位,直到1935年退休。[2]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變後的幾個小時,他在美國去世。
家庭
編輯路思義的四個子女在中國出生:Henry, Emmavail, Elisabeth(婚後漢名:牟路思怡), 和 Sheldon.[4]長子亨利·路思義(Henry R. Luce),1898年4月生於山東蓬萊,後來創辦了《時代周刊》(Time)、《財富》(Fortune)與《生活》(Life)三大雜誌。
參考資料
編輯- ^ History of The Henry Luce Foundation. www.hluce.org. [2017-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16).
- ^ 2.0 2.1 Template:Cite bdcc
- ^ Henry Winters Luce: L: By Person: Stories: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www.bdcconline.net. [2017-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4) (英語).
- ^ History. The Henry Luce Foundation. [20 November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