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路支人

中亚人

ㄅㄧˇ路支俾路支語بلوچ‎)是伊朗人的一支,俾路支地區西亞伊朗高原東南部)的主要民族。現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境內。俾路支人多數以農業、游牧和畜牧業為生,使用俾路支語。其餘的許多人生活在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土庫曼阿曼巴林科威特,並在一些非洲地區,即肯亞坦尚尼亞塔波拉有一個大的社羣)。小社羣俾路支人也住在歐洲澳大利亞珀斯

俾路支人
بلوچ
總人口
超過1500萬  [1]
分佈地區
 巴基斯坦800萬(1998年)[2][3]
 伊朗410萬 (1998年)[4]
 阿富汗110萬 (1998年)[5]
 阿曼40,7000 (2000年)[來源請求]
 阿聯21,5000 (2000年)[來源請求]
 土庫曼5,5000 (1993年)[6][來源請求]
 科威特2,0000 (1993年)[7]
 卡達1,3000 (2007年)[來源請求]
 沙烏地阿拉伯1,2000 (2007年)[來源請求]
 索馬利亞8200 (2007年)[來源請求]
語言
俾路支語
宗教信仰
伊斯蘭教(多為遜尼派,少數Zikri教派英語Zikri[8][9] [10]
相關族群
庫德人布拉灰人
1980年時巴基斯坦附近民族分布,俾路支人為紅色。

源起 編輯

俾路支(Baluch)的字面意思就是「游牧」。在阿拉伯地區有一座山,名叫「伯路傑(Baloj)」。他們自稱是屬於阿拉伯後裔,名稱可能來自這座山。在倭馬亞王朝時期,生活在敘利亞的阿勒頗草原,遷移至伊朗大不里士、馬什哈德等地。最後進入錫斯坦,再到馬卡蘭,於13世紀進入信德地區。在統治阿富汗的加茲尼王朝期間,他們也是這個王朝主力部隊之一。 而該地區的布拉灰人雖然語言與俾路支不同,但關係密切,被視為俾路支部落的一部分。

圖像 編輯

俾路支民族主義 編輯

俾路支人以部落為主要社會結構形式,分為定居單位(Shahri)和游牧單位。定居單位是俾路支中部和南部地區(即馬卡蘭地區)社會秩序的支柱,而游牧單位是北部部落地區統治的基礎。俾路支傳統的經濟結構與社會結構相對應,絕大多數的部落民採用原始放牧和農耕的生產方式,兩種生產方式在南北不同地區相互並存,在某些地區則是兩者的混合。 12世紀隨著米爾賈拉爾汗建立俾路支部落聯盟,主要的俾路支部落形成,這成為未來俾路支地區的核心。布拉灰人建立的卡拉特邦是俾路支民族主義運動的中心。[11]

註釋 編輯

  1. ^ Eastern Balo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thnologue.com (retrieved 7 July 1998)
  2. ^ Population by Mother Tongu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opulation Census Organization, Government of Pakistan (retrieved 7 June 2006)
  3. ^ Census of Afghans in Pakista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NHCR Statistical Summary Report (retrieved 10 October 2006)
  4. ^ Languages of Ira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thnologue.com (retrieved 7 June 2006)
  5. ^ Western Balo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thnologue.com (retrieved 7 June 2006)
  6. ^ Western Baloch in Turkmenista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thnologue.com(retrieved 7 June 2006)
  7. ^ People in Kuwai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Ethnologue.com (retrieved 7 June 2006)
  8. ^ Pakistan - Library of Congress Country Studies. [2020-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2). 
  9. ^ Library of Congress Country Studies. [2020-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3). 
  10. ^ Baluch - U.S. Library of Congress. [2008-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11. ^ 烏昵爾. 俾路支早期民族主义运动探究 (PDF). «国际政治研究». 2018 [2020-10-2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0-27). 

參考文獻 編輯

延伸閲讀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