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擬古

美国汉学家

包擬古(英語:Nicholas Bodman,1913年7月27日—1997年6月29日),美國語言學家、漢學家。

包擬古
出生1913年7月27日 編輯維基數據
逝世1997年6月29日 編輯維基數據 (83歲)
母校
職業語言學家漢學家 編輯維基數據
雇主
獎項古根海姆獎 編輯維基數據

生平

編輯

包擬古出生於芝加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於1941年入伍。1942年,他曾任職於位於珍珠港美國海軍HYPO情報站英語Station HYPO,參與破解日本海軍代碼。他於1945年退伍,官至海軍少校[1]

此後包擬古入讀耶魯大學,先後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50年至1962年間,他任職於美國國務院外交研究所英語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曾任遠東語言部主任。1962年起任教於康奈爾大學,1964年升任教授。[1][2]他長期從事漢語歷史語言學、漢語方言學(尤其是閩語)、藏緬語族的研究。[2]他最早提出了上古漢語的六元音系統。這一假說後來由他的學生白一平繼續發展,而同時斯塔羅斯金鄭張尚芳等學者也先後獨立提出了類似假說,現已為學界廣泛接受。[3]

包擬古於1979年退休,並繼任擔任榮休教授。他的主要著作有《〈釋名〉的語言學研究——聲母和複輔音》(A Linguistic Study of the "Shih Ming": Initials and Consonant Clusters)、《福建廈門話口語》(Spoken Amoy Hokkien)、《漢語官話》(Mandarin Chinese,與司徒修英語Hugh M. Stimson合著)等。[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Leed, Richard L.; Van Coetsem, Frans; Gair, James W. Bodman, Nicholas Cleaveland July 27, 1913 - June 29, 1997. Office of the Dean of the University Faculty, Cornell University. 1997. hdl:1813/18412. 
  2. ^ 2.0 2.1 2.2 陳建初,吳澤順 (編). 《中国语言学人名大辞典》. 嶽麓書社. 1997: 766. 
  3. ^ Coblin, W. South. Review of Proto-Chinese and Sino-Tibetan by Nicholas Bodman, translated by Pan Wuyun and Feng Zheng.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996, 24 (2): 391–395. JSTOR 23753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