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丁峽谷義大利語Valle Caudina)是義大利的一個山谷,人口稠密,約有居民69,000人。它位於坎帕尼亞貝內文托省阿韋利諾省之間。前321年,該地發生了卡夫丁峽谷戰役

其他用法 編輯

德國哲學家、社會學家、革命社會主義者卡爾·馬克思晚年引用古羅馬史卡夫丁峽谷的典故,針對俄國社會的發展情況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峽谷」的設想。[1]

1881年馬克思給查蘇利奇覆信的初稿德語Sassulitsch-Brief中提到:「就使俄國可以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把資本主義制度所創造的一切積極的成果用到公社中來。」馬克思在給查蘇里奇的正式覆信中寫道:「由此可見,在《資本論》中所作的分析,既沒有提供肯定俄國農村公社有生命力的論據,也沒有提供否定農村公社有生命力的依據。但是,我根據自己找到的原始材料對此進行的專門研究使我深信:這種農村公社是俄國社會新生的支點,可是要使它能發揮這種作用,首先必須排除從各方面向它襲來的破壞性影響,然後保證它具備自然發展的正常條件。」

後世馬克思主義學者對此有爭議:一種觀點是,跨越「卡夫丁峽谷」思想並不是馬克思正式的理論主張而只是他在思想醞釀過程中的某種假設,如張明軍認為,馬克思確實思考過俄國農村公社可以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問題,但最後並未確切提出可以不通過卡夫丁峽谷的思想;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跨越「卡夫丁峽谷」思想是馬克思慎重思考的結果[2],這一點在他1877年11月撰寫的《給「祖國紀事」雜誌編輯部的信》中亦有明確的表述——

「最後,因為我不喜歡留下『一些東西讓人去揣測』,我準備直截了當地說。為了能夠對當代俄國的經濟發展作出準確的判斷,我學習了俄文,後來又在許多年內研究了和這個問題有關的官方發表的和其他方面發表的資料。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如果俄國繼續走它在1861年所開始走的道路,那它將會失去當時歷史所能提供給一個民族的最好的機會,而遭受資本主義制度所帶來的一切災難性的波折。」[3]

參考 編輯

  1. ^ Karl Marx. Marx-Zasulich Correspondence: The ‘First’ Draft. Marxist Internet Archive. February/March 1881 [2021-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7).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temporaneity of Western [capitalist] production, which dominates the world market, enables Russia to build into the commune all the positive achievements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 without having to pass under its harsh tribute (Caudine Forks). 
  2. ^ 趙建鋒.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研究 (學位論文). 東南大學. 2011. 
  3. ^ 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1877年11月). www.marxists.org. [2022-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