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瑪寺,全稱「噶瑪丹薩寺」,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昌都縣嘎瑪鄉,是噶瑪噶舉派的早期祖寺。[1]

噶瑪寺
基本資訊
國家中國
位置 中國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昌都縣嘎瑪鄉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噶瑪噶舉派
建築詳情
建立者都松欽巴
開山時間1147年或1185年
地圖
地圖

歷史

編輯

噶瑪寺位於昌都縣扎曲河上游約120公里的嘎瑪鄉白西山麓,始建於1147年。[2][1]建成後,依地名「噶瑪」(又譯「嘎瑪」)而取名「噶瑪寺」。噶瑪寺由塔布噶舉派創始人塔布拉傑·索南仁欽(1079年-1153年)的弟子都松欽巴(1110年-1193年,噶瑪噶舉派創始人)創建的。1147年(藏曆第三繞迥之火兔年),都松欽巴昌都噶瑪地方興建了噶瑪寺,此後形成的噶瑪噶舉派也因此而得名。[1]建寺時間還有1185年之說,據《洛絨史籍》記載,噶瑪寺是由都松欽巴於其75歲的藏曆蛇年(即1185年)興建。[2]後來,都松欽巴又於1187年在前藏堆龍地方興建了楚布寺。噶瑪寺與楚布寺並稱的兩大祖寺。[1]

後來,楚布寺成為噶瑪噶舉派的中心。但是噶瑪寺仍然十分重要,歷世噶瑪巴坐床前後必須到噶瑪寺朝佛講經,噶瑪噶舉派信徒也多以朝拜噶瑪寺為終生幸事。[2]

噶瑪寺是藏傳佛教史上開創活佛轉世系統的第一座寺院(第一個活佛轉世系統噶瑪巴便起自噶瑪寺創建人都松欽巴),對藏傳佛教採用活佛轉世制度影響很大。噶瑪寺起初有許多活佛世系,其中最知名的為黑帽系(噶瑪巴)和紅帽系(夏瑪巴)。黑帽系活佛大多主持過噶瑪寺教務。第一世黑帽系活佛即都松欽巴,是噶瑪寺的創建人;第二世為噶瑪拔希;第五世為得銀協巴,曾六次到噶瑪寺講經。黑帽系和紅帽系活佛與中國中央王朝均有過密切聯繫,並由此獲得極大發展。[2]

建築

編輯

噶瑪寺的建築是由藏族漢族納西族、尼婆(今尼泊爾)工匠設計建造,故別具特色。[1]噶瑪寺的建築由五部分組成:[2]

  1. 主建築:大佛殿、大經堂。大佛殿高三層,石木結構,屋頂為漢式,單檐歇山式,屋面覆琉璃瓦,屋檐為斗拱隨托,藏族漢族納西族工匠分別設計建造了具有各自民族特點的屋檐。殿內供奉一尊17米高的彌勒佛,為噶瑪拔希在世時塑造。大經堂按照藏族平頂式設計。大佛堂、大經堂四周,繪有噶瑪噶舉畫派的壁畫。[2]
  2. 靈塔:都松欽巴司徒·仲貢仁青克巴·旺格多傑噶瑪拔希等四座靈塔,代表了藏傳佛教早期靈塔的幾種不同樣式。[2]
  3. 辯經場。據說這裡是噶瑪拔希從中國內地回到西藏後,首次戴上蒙哥汗賜予的金邊黑帽講經之所。[2]
  4. 護法神殿:為三層樓。被毀後尚未修復。[2]
  5. 僧舍:位於寺院周圍。[2]

以上建築除護法神殿被毀之外,其餘基本保存較好。[2]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