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與經驗之歌

天真與經驗之歌(英語: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是英國作家威廉·布萊克所著的一本版畫詩集。1789年,威廉·布萊克自己繪圖自己印刷出版了第一版。五年後,他增添了一些詩和版畫,將其定名為《天真與經驗之歌》。

天真與經驗 編輯

「天真」和「經驗」是經過對約翰·彌爾頓的樂土和墮落狀態的反思之後給出的定義。布萊克的分類是一種和浪漫主義運動的年代觀相應的觀念:童年是一種被保護的天真,而非原罪,但無法避免和墮落的花花世界的接觸。這個世界時不時地侵犯童年,每一次的侵犯,譬如驚嚇和禁止、社會和政治腐敗、教會、國家和統治階級的控制,都減少了童年的天真。這種比較在詩歌中以反覆出現的象徵物表現出來。

《天真之歌》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對心靈的純潔境界的歌頌;二是對現實世界的溫和批評,比如在《掃煙囪的》和《小黑孩兒》兩篇中,布萊克敏銳的感到了伴隨著工業革命(布萊克稱之為黑色的撒旦磨坊)而來的貧困和資源枯竭[1];三是對仁愛的上帝的嚮往[2]

內容 編輯

天真之歌 編輯

 
牧童一詩的版畫

每首詩都有版畫,其中《飄蕩著回聲的草地》、《小黑孩》、《搖籃之歌》、《夜》、《春天》配有兩幅版畫[3]

  • 序詩
  • 牧童
  • 飄蕩著回聲的草地
  • 羔羊
  • 小黑孩
  • 花朵
  • 掃煙囪的孩子,本篇的背景取材於布萊克所在時代,當時英國大量使用童工,孩子四到五歲時,因體形小,就被賣掉以進行清掃煙囪的工作。本篇寫一個掃煙囪的孩子的夢,夢到了天使讓他死去的同伴復生。
  • 小男孩的迷路:評論家認為布萊克在這一篇中用小男孩的迷路象徵人的放縱和墮落使他們離開了聖經的引導,直到下一篇《小男孩又找到了》才回到神的引導下[4]
  • 小男孩又找到了
  • 歡笑的歌
  • 搖籃之歌
  • 神的形象
  • 升天節
  • 春天
  • 保姆的歌
  • 嬰兒的歡樂
  • 一個夢
  • 別人的悲哀

經驗之歌 編輯

 
天使一詩的版畫

每首詩都配有版畫,其中《小女孩的尋獲》配有兩幅版畫。

  • 序詩
  • 大地的回答
  • 泥塊和小石子
  • 升天節
  • 小女孩的迷失
  • 小女孩的尋獲
  • 掃煙囪的孩子,本篇對應《天真之歌》中的《掃煙囪的孩子》,寫一個成年人與一個在雪中的掃煙囪的孩子的對話。
  • 保姆之歌
  • 病玫瑰
  • 虻蟲
  • 天使
  • 老虎,本篇與《天真之歌》中的《羔羊》一篇相對應,被廣泛收入各種詩集[5]
  • 我漂亮的玫瑰樹
  • 啊!向日葵
  • 百合花
  • 愛情的花園
  • 流浪兒
  • 倫敦
  • 人的抽象觀念,評論家認為這一篇是威廉·布萊克的玄學詩,反映了人與神之間的衝突。
  • 嬰兒的悲哀
  • 一棵毒樹
  • 一個小男孩的迷失
  • 一個小女孩的迷失
  • 給得撒(Tirzah)
  • 小學生
  • 古行吟詩人的聲音
  • 一個聖像

參考文獻 編輯

  1. ^ The Broadview Anthology of British Literature: The Age of Romanticism. Broadview Press. 2010. ISBN 978-1-55111-404-0. 
  2. ^ 胡正學、汪伙生、王忠祥主編. 外国文学名著辞典.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 ISBN 7-217-00503-5. 
  3. ^ 威廉·布萊克著,楊苡譯. 天真与经验之歌. 譯林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4473-135-5. 
  4. ^ The Little Boy Lost and The Little Boy Found. University of Buckingham. [2014-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5). 
  5. ^ Eaves, Morris.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William Blake. Cambridge Press. 2003. ISBN 978-0-521-786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