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飛力

美国汉学家

孔飛力,原名菲利普·阿爾登·孔恩(英語:Philip Alden Kuhn,1933年9月9日—2016年2月11日[1]),中文名孔復禮(來自自論語:「克己復禮」),又名孔飛力(訪問中國大陸時,為了避免文革遺風「批孔」的不當聯想,在中國大陸採用直譯),美國漢學專家,生於英格蘭倫敦,是哈佛大學希根森(Francis Lee Higginson)歷史講座教授、東亞文明與語言系主任。[2][3]

孔飛力
Philip A. Kuhn
出生(1933-09-09)1933年9月9日
 英國英格蘭倫敦
逝世2016年2月11日(2016歲—02—11)(82歲)
國籍 美國
公民權 美國
母校哈佛大學
喬治城大學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清代史
海外華人史
機構芝加哥大學
哈佛大學
博士導師費正清
博士生卜正民杜贊奇柯偉林英語William C. Kirby方德萬林霨

生平

編輯

孔飛力1933年9月9日出生於英國倫敦。 1950年,孔飛力畢業於美國華府威爾遜高級中學,並考入哈佛大學,師從人類學家克萊德·克拉克洪英語Clyde Kluckhohn教授學習人類學。並受到社會學家諾曼·包拔英語Norman Birnbaum、政治學家山繆·比爾英語Samuel Beer的影響,使用社會學研究歷史。[4]

1954年,孔飛力在英國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學院學習日語日本史。1955年到1958年,孔飛力畢業後到美國服兵役,在此期間,他在加利福尼亞州美軍語言學校學習中文漢字

1958年,孔飛力在喬治城大學攻讀研究所,獲碩士學位。1959年,孔飛力入哈佛大學,師從費正清史華慈學習中國歷史,並且在1964年獲得哈佛大學歷史與遠東語言的博士學位。[4]

著作一覽

編輯
  • 《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及其敵人:1796-1864年的軍事化與社會結構》(1970)
  • 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1990)
  • 《華人在他鄉:中華近現代海外移民史》(2009)
  • 《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2013)

履歷

編輯
時間 地點 職務
1954 哈佛大學 學士
1958—1962 福特基金外國研究 研究員
1959 喬治城大學 碩士
1964 哈佛大學 博士
1965—1966 富布賴特,日本京都大學 研究員、教授
1970—1971 ACLS中國文明 研究員
1971—1974 芝加哥大學遠東研究中心 主任
1971—1976 當代中國聯合委員會 委員
1975—1977 芝加哥大學遠東語言文明系 主任
1975—1978 美國歷史評論編輯委員會 委員
1977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 研究員
1978 哈佛大學歷史系 教授
1980—1986 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 主任
1984 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 研究員
1986 香港大學與科技撥款委員會 委員
1986—1987 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 委員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著名汉学家孔飞力逝世,曾是“中国中心观”代表人物. 澎湃新聞. 2016-02-15 [2016-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17). 
  2. ^ 《美国著名汉学家孔飞力》. 台北《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編輯部. 中國文學網. 2016-03-12 [2016-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2). 
  3. ^ Soulstealers — Philip A. Kuh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9-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7). 
  4. ^ 4.0 4.1 《孔飞力》. 中國網. 網易. 2010-11-04 [2010-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9). 

外部連結

編輯

Eileen Chow, "In Memoriam. Professor Philip A. Kuhn (1933–201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ebruary 16, 2016) 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