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國城いわくにじょう),別名橫山城,是一座位於日本山口縣岩國市橫山地區的城堡。最初建造於1608年,但在1615年因江戶幕府頒布一國一城令後被廢城日語廃城;現在的岩國城是於1962年重建[1],是日本100名城之一。

岩國城
岩国城いわくにじょう Iwakuni-jō
橫山城
復原天守
類型城郭構造:連郭式山城
天守構造:望樓型4重6層
(鋼筋混凝土模擬)
位置 日本山口縣
坐標34°10′30.92″N 132°10′27.23″E / 34.1752556°N 132.1742306°E / 34.1752556; 132.1742306
建成時間1601年(慶長6年)
廢城時間1615年(元和元年)
當前用途現存遺跡:隱居所長屋、石垣、水堀、空堀
重建部分:天守、舊天守台(發掘復原)
主要城主吉川氏
建造者吉川廣家

在江戶時代初期,岩國城是岩國領居城,坐落於標高200米左右的城山山頂[1],以本丸為中心,二之丸在西南方,東北方還有北之丸,部分曲輪附有引水的溝渠(日語:水の手),山腳下築有土壘(日語:御土居),其內有宅邸等用以平時居住。本丸的天守為4重6層桃山風格的唐造日語唐造(南蠻造)樣式[2],在17世紀廢城後已被拆除。錦川從城和城下町之間流過,日本三大名橋之一的錦帶橋橫架其上,構成了一片獨特的風景,城下町的規劃也以連接錦帶橋的道路為樞軸。

過去的御土居位於現在已成為吉香公園日語吉香公园,在山下與山上重建的天守中之間岩國城纜車可以往返。

歷史 編輯

江戶時代 編輯

慶長5年(1600年),毛利輝元關原之戰戰敗,領地被大幅削減至僅剩周防國長門國兩國。其間致力於保障毛利家存續厥功至偉的吉川廣家也從出雲國富田12萬石領被轉封到了此地,領有3萬石。

遷移至此的吉川廣家以防衛考量,決定將新城建在被錦川所環繞的橫山上,平日的居所御土居及其他上級武士的住所則建於山下錦川旁,中下級武士及民眾的住所則建於錦川對岸;御土居先於1602年完工,橫山城則在慶長13年(1608年)竣工,本丸為望樓型4重6層結構。如此的城下町規劃後來也促成了錦帶橋的建成。[3]

不幸的是,完工後僅僅過了7年,於元和元年(1615年),由於幕府頒布一國一城令,橫山城不得不被廢城。雖然周防國當時僅有岩國城一城,並未違令,但為了交換毛利家支藩長府藩毛利秀元的居城櫛崎城日語櫛崎城,吉川家的岩國城被拆除。此後岩國領吉川家以山下的御土居為陣屋,在慶應四年(1868年)岩國領立藩成為岩國藩以後,岩國藩的陣屋也繼續設在此地,直到明治維新廢藩

近現代 編輯

1885年(明治18年),在御土居舊址設立吉香公園,懸掛繪馬用的錦雲閣被修建成了藩政時代城樓()的風格。於藩政時代寬政年間(1789年-1800年)修建的昌明館(第七代當主吉川經倫日語吉川経倫的隱居所)也保存至今。

1962年(昭和37年)3月21日,依據一幅稱為「天守構造圖」的圖畫,在本丸南端,開始興建仿建的天守,據藤岡通夫日語藤岡通夫東京工業大學教授)介紹,原本天守的位置在本丸北端,向南移動30米重修是為了可以在山下清楚望見[註 1]。而原本的天守的地基(天守台)於1995年(平成7年)被挖掘復原。此外,山上也殘留有一些石牆石垣)和護城河)。

圖片 編輯

 
錦帶橋和岩國城山(岩國城位於圖右側約三分之一處的山上)
 
岩國城天守閣上看到的岩國市區及瀨戶內海

關聯項目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依據岩國市當地政府網站內容,則是向東移動了約30米 [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岩国観光振興課-岩国 旅の架け橋 > 偉人ゆかりの地 > 岩国城. [2015年7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7月22日) (日語). 
  2. ^ 吉香公園エリア>岩国城. [2015年7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7月22日) (日語). 
  3. ^ 名勝・錦帯橋の背後に立つ、不思議な形の岩国城. 朝日新聞. 2017-12-12 [2018-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09)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