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義起(?—665年),博陵郡安平縣(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人,出自博陵崔氏的博陵大房,唐朝官員。

生平 編輯

貞觀二十年(646年),唐太宗李世民派遣左驍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為崑山道行軍大總管,與安西都護郭孝恪、司農卿楊弘禮率五將軍,又發動鐵勒十三部十多萬騎兵,討伐龜茲,以伐龜茲。龜茲丞相那利暗中招引西突厥兵馬一萬多人來偷襲郭孝恪,郭孝恪被殺,倉部郎中崔義起發動募兵,與曹繼叔韓威等人反擊西突厥,斬下敵人首級三千,那利戰敗逃走[1][2]。崔義起之後官至西州副都護,司元少常伯左肅機[3]麟德二年,崔義起去世[4]

住所 編輯

崔義起的住所位於長安城宮城東邊的翼善坊西門大巷[4]

家庭 編輯

夫人 編輯

子女 編輯

  • 崔氏,第四女,冥婚吏部將仕郎裴會真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八·列傳第一百四十八》:二十年,太宗遣左驍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為崑山道行軍大總管,與安西都護郭孝恪、司農卿楊弘禮率五將軍,又發鐵勒十三部兵十餘萬騎,以伐龜茲。社爾既破西蕃處月、處密,乃進師趨其北境,出其不意,西突厥所署焉耆王棄城而遁,社爾遣輕騎追擒之。龜茲大震,守將多棄城而走。社爾進屯積石,去其都城三百里。遣伊州刺史韓威率千餘騎為前鋒,右驍衛將軍曹繼叔次之。西至多褐城,與龜茲王相遇,及其相那利、將羯獵顛等,有眾五萬,逆拒王師。威乃偽遁而引之,其王俟利發見威兵少,悉眾而至。威退行三十里,與繼叔軍會,合擊大破之。其王退保都城,社爾進軍逼之,王乃輕騎而走,遂下其城,令孝恪守之。遣沙州刺史蘇海政、尚輦奉御薛萬備以精騎逼之,行六百里,其王窘急,退保於撥換城。社爾等進軍圍之,擒其王及大將羯獵顛等。其相那利僅以身免,潛引西突厥之眾並其國兵萬餘人,來襲孝恪,殺之,官軍大擾。倉部郎中崔義起與曹繼叔、韓威等擊之,那利敗走。
  2. ^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一上·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二十一年,兩遣使朝貢,然帝怒其佐焉耆叛,議討之。是夜月食昴,詔曰:「月陰精,用刑兆也;星胡分,數且終。」乃以阿史那社爾為昆丘道行軍大總管,契苾何力副之,率安西都護郭孝恪、司農卿楊弘禮、左武衛將軍李海岸等發鐵勒十三部兵十萬討之。社爾分五軍掠其北,執焉耆王阿那支。龜茲大恐,酋長皆棄城走。社爾次磧石,去王城三百里。先遣伊州刺史韓威以千騎居前,右驍衛將軍曹繼叔次之。至多褐,與王遇,其將羯獵顛兵五萬合戰。威偽北,王見威兵少,麾而進,威退與繼叔合,還戰,大破之,追奔八十里。王嬰城,社爾將圍之,王引突騎西走,城遂拔,孝恪居守。沙州刺史蘇海政、行軍長史薛萬備以精騎窮躡六百里。王計窮,保撥換城,社爾圍之。閱月,執王及羯獵顛。其相那利夜逸,以西突厥並國人萬餘來戰,孝恪及子死之。王師擾,倉部郎中崔義起募兵戰城中,繼叔、威助擊之,斬首三千級。那利敗,裒亡散復振,還襲王師,繼叔乘之,斬八千級。那利走,或執以詣軍。
  3. ^ 《弘贊法華傳》:左肅機崔義起。有一突厥侍女。素不識文。於麟德年中病死。經夜。見一梵僧。突厥求哀。僧以錫杖扣其頂。教誦法華經一部。言作梵音。比明乃穌。自陳其事。家人不信。告義起。起試之。突厥便誦經如流。即請西域梵僧來。聽侍女所誦之經。自首至尾。言音通正。一字不遺。時以奏聞。上雲。冥道如此。豈得不信。當時朝臣。無不知者。
  4. ^ 4.0 4.1 《法苑珠林·卷八十五》:崔大夫亦麟德二年亡宅在西京宮城東翼善坊西門大巷南壁上道至其家見婢誦經具說如是也
  5. ^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一十五·報應十四》:唐司元少常伯崔義起,妻蕭氏,父文鏗,少不食葷茹酒肉。蕭氏以龍塑三年五月亡,其家為修初七齋。僧方食,其婢素玉忽云:「夫人來語某曰:生時聞佛經說地獄,今身當之,苦不可言。賴男女等與我追福,蒙放暫歸。」即向諸僧懺悔,欲去又云:「我至二十日更來,將素玉看受罪。」即如期,素玉便昏絕,三日乃蘇,云:「初隨夫人到一大城中,有一別院,夫人所住,亦兼有湯鑊鐵床來至,夫人尋被燒煮,酷毒難說。其夫人父文鏗忽乘雲在空呼曰:『早放素玉回。』語素玉女曰:『我女生時不受戒,故恣行貪嫉,汝歸,令崔郎多造功德,為拔此厄。』又見一婆羅門僧從空中下,作梵語,教素玉念金剛、法華、藥師經各一遍,令去。既活。並不遺忘。」有梵僧聽之,云:「素玉所傳,如同西國語,與中國異也。」
  6. ^ 《法苑珠林·卷八十五》:唐蕭氏。是司元大夫崔義起妻。是蕭鏗女。鏗是僕射之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