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女馬得蘭》(Les Mauvais Bergers)是法國作家奧克塔夫·米爾博 (Octave Mirbeau)於1897年創作的五幕劇,該年12月在巴黎文藝復興劇院上演,由著名演員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和呂西安·吉特里(Lucien Guitry)出演主要角色。 該劇是一部無產主義悲劇。作家描繪了一場遭到血腥鎮壓的工人大罷工,題材與愛彌爾·左拉(Émile Zola)的《萌芽》(Germinal)類似。但與左拉不同的是,劇終時,米爾博沒留給未來任何萌芽的希望,故事的結尾體現了絕對的悲觀主義[1]

工女馬得蘭
MirbeauBadShepperds.jpg
原名Les Mauvais Bergers
作者奧克塔夫·米爾博
類型喜劇
語言法文
發行資訊
出版機構Fasquelle
出版時間1898年3月
出版地點 法國
Louis Malteste, 1897

作品中譯本由岳煐翻譯,1928年3月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出版後迅速引起國人的關注。該譯本的序言作者為李芾甘,即作家巴金,該文是他於1927年3月在巴黎寫成。譯者岳煐在序言之前的《小敘》中說明,譯本最初的標題為《壞牧人》,直譯自法文標題,但經友人巴金的建議改為《工女馬得蘭》,「因為『壞牧人』原是作者米爾波送給變相的社會黨人的綽號,而社會黨此刻在中國尚無形影,人家自然更難了解了」[2] ,最終將標題定為貫穿全書的女主人公,「全戲的唯一英雄」[3]的名字。在這篇譯本序中,巴金簡要分析了劇中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徵,充分讚賞了米爾博寫作的藝術魅力。1929年2月,巴金在《自由月刊》上發表評論文章《〈工女馬得蘭〉之考察》,更加深入細密地研究了作品創作的社會和歷史背景,剖析了戲劇的藝術特色,並將該劇與左拉的《萌芽》相比較,指出兩部作品千絲萬縷的聯繫及其不同,他認為左拉對於「無產階級的生活之困苦」 [4]描寫得更為有力,而米爾博筆下的愛情卻是更加美麗和動人的[5]。在文章的最後,巴金將馬得蘭與左拉及俄國文學中眾多傑出女性聯繫起來,認為她是「全體女性之代表,之象徵」[6],是一個啟示人類共同命運的偉大形象。

參考文獻

編輯
  1. ^ Michel, Pierre. Préface de la pièce d』Octave Mirbeau, Les Mauvais bergers (1897). Angers : Société Octave Mirbeau, 2016
  2. ^ 岳煐.《工女馬得蘭-小敘》.上海:開明書店,1928. P.5.
  3. ^ 李芾甘.《工女馬得蘭》譯本序.上海:開明書店,1928. P.10.
  4. ^ 李芾甘.《工女馬得蘭》之考察.生之懺悔.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7. P.93. 原載於1929年2月25日《自由月刊》第一卷第二期.
  5. ^ 同上. P.102&108.
  6. ^ 同上. P.10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