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爾·阿諾德
弗拉基米爾·伊戈列維奇·阿諾爾德(俄語:Влади́мир И́горевич Арно́льд,1937年6月12日—2010年6月3日)是一位俄國數學家。
弗拉基米爾·伊戈列維奇·阿諾爾德 | |
---|---|
出生 | 蘇聯烏克蘭敖德薩 | 1937年6月12日
逝世 | 2010年6月3日 法國巴黎 | (72歲)
國籍 | 俄羅斯 |
母校 | 莫斯科國立大學 |
知名於 | ADE classification Arnold's cat map 辛同胚 Arnold diffusion Arnold's rouble problem Arnold's spectral sequence Arnold tongue ABC flow Arnold–Givental conjecture 岡布茨 Gudkov's conjecture 希爾伯特第十三問題 KAM定理 Kolmogorov–Arnold theorem Liouville–Arnold theorem Topological Galois theory |
獎項 | 邵逸夫獎 (2008) 俄羅斯聯邦國家獎 (2007) 沃爾夫獎 (2001) 丹尼·海涅曼數學物理獎 (2001) Harvey Prize (1994) RAS Lobachevsky Prize (1992) 克拉福德獎 (1982) 列寧獎 (1965)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數學 |
機構 | 巴黎第九大學 斯捷克洛夫數學研究所 莫斯科獨立大學 莫斯科國立大學 |
博士導師 | 安德雷·科摩哥洛夫 |
博士生 |
生平
編輯生於蘇聯敖德薩(今烏克蘭境內)。1957年他19歲時就解決了希爾伯特第十三問題,此後對多個數學領域都有重大貢獻,包括動力系統理論、突變論、拓撲學、代數幾何、古典力學、奇異點理論。他最著名的成果是關於可積哈密頓系統穩定性的KAM定理,即科摩哥洛夫 - 阿諾德 - 莫澤定理。
數學著作
編輯阿諾德以其將數學嚴謹性與物理直覺相結合的清晰的寫作風格,以及輕鬆的對話式的教學而聞名。他的作品呈現了對於常微分方程式等傳統的數學問題的嶄新的,常常是幾何的方法,而且他的許多教科書在新的數學領域的發展中證明了其影響力。
阿諾德直言不諱地批評了上個世紀中葉數學高度抽象化的趨勢。 他對法國布林巴基學派最常用的這種方法——起初對法國的數學教育產生負面影響,後來影響了其他國家的數學教育——有著非常強烈的意見。[1]
參考文獻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V. I. Arnold's web pa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ersonal web pa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論數學教育,表明阿諾爾德對數學教學的看法的演講稿
- 弗拉基米爾·阿諾德在數學譜系計畫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