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酺(1世紀—104年),東漢初期大臣。字孟侯東漢汝南郡細陽縣(安徽省阜陽市北)人。是西漢趙王張耳之子張敖的後裔。[1]

生平 編輯

張酺少年隨祖父張充學習《尚書》,後來擔任郎,教授皇太子劉炟。為人正直、嚴肅,每每利用講經間隙匡正太子的過失,以嚴厲見稱。皇太子劉炟即位為漢章帝,說:「張酺前入侍講,屢有諫正,出於誠心,可謂有史魚之風」。先後擔任侍中虎賁中郎將。又出為東郡太守。張酺性格剛毅,治下嚴峻。有官員殺害盜徒時,他認為縣令貪贓枉法,尚且不犯死罪,盜徒是饑寒的貧民,不足以構成死罪。他治理東郡十五年,漢和帝初年,轉任魏郡太守,轉任河南尹。永元四年(92年),竇氏敗亡後,張酺上書有意赦免竇瓌,漢和帝被張酺的言辭所感動,因此竇氏只有竇瓌得以保全性命。

永元五年(93年),擔任太僕,又轉任太尉,永元十二年(100年),廷斥司隸校尉晏稱,被彈劾以違公門禮儀,罷官回家。永元十五年(103年),任光祿勳永元十六年(104年),轉任司徒,一月後去世,遺言薄葬,作為天下節儉的表率。

註釋 編輯

  1. ^ 《後漢書》:張酺字孟侯,汝南細陽人,趙王張敖之後也。敖子壽,封細陽之池陽鄉,後廢,因家焉。

延伸閱讀 編輯

[]

 後漢書/卷45》,出自范曄後漢書
 東觀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