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船工業
此條目論述以台灣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舊船解體業俗稱拆船業,是將船隻拆毀的工業,大部份的船隻廢料皆可循環再用(泛指鋼鐵船隻)。由於船舶是一種綜合性工業,拆解後的再生資源包括:舊船板約占50%,廢鋼約占32%,銑鐵約占13%,機件約占2%,廢銅、合金銅約占 2%,廢非金屬約占1%。拆船業所帶動的相關行業則包括:鋼鐵業、拖船業、清艙業、瓦斯業、氧氣業、金屬製品業、建築業、運輸業、保險業、銀行業、煉油業、電子業、營建業、估物業等。船上一些堪用的物品也會輾轉流到港口周邊的舊貨市場,稱為「拆船貨」。因為台灣的礦砂含鐵量在20%以下,離含鐵量60%以上才有開發價值的標準差距甚大。因此早期台灣的鋼鐵原料,不是取決於本地的廢鐵,就需仰賴國外進口廢鋼。
繼日本及香港之後,1969年(民國58年)起台灣成為世界第一的拆船王國,但因1986年(民國75年)的大仁宮廢船爆炸事件,間接導致拆船業的沒落。今天的印度阿朗、孟加拉吉大港和巴基斯坦加達尼[1]是拆船工業國家的其中一員,佔全球拆船80%。
世界拆船大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End of the Lin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rendan Corr による、孟加拉船舶解體を描寫したフォトエッセイ
- グーグルの衛星寫真より、印度・アラン的拆船廠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1998年のピュリッツァー賞を受賞した、ボルチモア・サン紙によるアランでの船舶解體産業のリポート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上記記事に関する対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國際労働機関(ILO)による船舶解體に関する報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綠色和平組織網站上關於船舶解體的頁面
- シップリサイクル條約とわが國の役割 | OPRF 海洋政策研究財団 人と海洋の共生をめざして|ニューズレター|209號
- 船舶解體に関するNGOプラットフォーム 2009年5月15日 新たな"シップ・リサイクル"條約は貧しい國の海岸での有害船解體を合法化する 」大きな後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