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林》又名《焦氏易林[1],十六卷,舊題西漢焦贛[2]。《四庫全書》將之列於「子部術數類」。

《易林》源自於《周易》,每一卦各變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變四千零九十六卦。《易經》共有卦爻辭450條,《易林》有4096占卦變之辭,卦爻辭較之增加十倍之多,各繫以文辭,率皆四言韻語(偶有三言語),稱為「林辭」。《易林》占辭內容豐富,博涉先秦典籍,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3]。清人更將《易林》說《》歸之於《齊詩》。胡適也認為這書有趣味性,但「本身並沒有思想史料的價值。」錢鍾書在《管錐編》立《焦氏易林》專題,不談作者[4],專論本書的文學價值。《易林》提到《姤》之《損》辭曰:「夢飯不飽,酒未入口;嬰女雖好,媒雁不許。」錢舉出《楞嚴經》「如人說食,終不能飽」與唐代寒山詩「說食不能飽,說衣不免寒」,並加以申論:「『夢飯』之造境寓意深於『說食』,蓋『說食』者,自知未食或無食,而『夢飯』者,自以為食或可得而食也。」

《易林》未著錄於《漢書·藝文志》,至《隋書·經籍志》始著錄於「五行家」。《隋書》、《舊唐書》、《新唐書》各本「經籍志」皆載《焦氏易林》與《崔氏周易林》二書[5]。作者眾說紛紜,一般有四種說法:焦延壽崔篆[6]許峻,另外清人顧炎武則以為是東漢後期著作[7]余嘉錫於《四庫提要辨證》詳考此書,認為是東漢王莽時崔篆所撰[8]胡適更認為《焦氏易林》與《崔氏易林》是同一部[9]

注釋 編輯

  1. ^ 《易林》又稱為《崔贛易林》。《太平御覽》卷三百四十七引《崔贛易林》曰:「桃弓韋戟,除殘去惡。」
  2. ^ 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卷十三,子部四:「今考《漢書·儒林傳》、《藝文志》及荀悅《漢志》,皆不言焦氏著《易林》,疑今之《易林》未必出於焦氏。」
  3. ^ 宋代黃伯思在《較定〈易林〉序》中說:「文辭雅淡,頗有可觀焉。」明代楊慎《升庵集》卷五三說:「西京文辭也!辭皆古韻,與《毛詩》、《楚辭》叶音相合,或似詩,或似樂府童謠,觀者但以占卜書視之,過矣!」
  4. ^ 管錐編》第二冊《焦延壽易林·占卜書與四言詩范》說:「焦歟、崔歟,將或許歟,姓氏偶留,而文獻鮮征,荀得主名,亦似於知其人、讀其書,無甚裨益。竊欲等楚弓之得失,毋庸判兒貓之是非也。」
  5. ^ 太平御覽》卷三百四十七引《崔贛易林》曰:「桃弓韋戟,除殘去惡。」此證《易林》當時稱為《崔贛易林》。
  6. ^ 翟雲升作《焦氏易林校略》收錄有牟庭的《校正崔氏易林序》提到:「《易林》者,王莽時建新大尹崔延壽之所撰也。新、信聲同,大尹形誤為天水,崔形誤為焦,崔篆蓋字延壽,與焦贛名偶同,寫者知有焦延壽,不知有崔延壽,此所以致誤也。」
  7. ^ 日知錄》卷二十「易林」提到:「易林疑是東漢以後人撰,而托之焦延壽者」。
  8. ^ 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卷十三,子部四云:《易林》十六卷,漢焦延壽撰,延壽字贛,梁人,京房師之,故《漢書》附見於《房傳》。舊本《易林》首有費直之語,稱王莽時建信天水焦延壽,其辭蓋出於偽托,鄭曉嘗辨之審矣。嘉錫案:鄭曉《古言》云:「《易林》十六卷世傳出焦延壽,雖《隋》、《唐•經籍志》亦然。今考《漢書·儒林傳》、《藝文志》及荀悅《漢志》,皆不言焦氏著《易林》,疑今之《易林》未必出於焦氏。刻本《易林》載東萊費直曰六十卦變者,王莽時建信天水焦延壽所撰。然劉向當成帝時校書,已有延壽《易》說,延壽非王莽時人,明矣。況直雖後於延壽,與高相同時,雖直亦非莽時人也。」
  9. ^ 胡適《易林斷歸崔篆的判決書》一文指出《焦氏易林》中「交和結好,昭君是福」所反映的昭君和親事發生在焦贛之後,非焦氏所能知。

參考書目 編輯

  • 趙秋成:〈《易林》作者考辨輯解——兼論焦延壽之西漢易學〉
  • 陳良運:〈學術不可負前人,欺後人——《焦氏易林》產生年代再考,兼評胡適的「考證學方法」〉,《焦氏易林詩學闡釋》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