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應橋,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的一座大橋,跨梁溪河,連接棚下街和西水墩

特點

編輯

顯應橋最早建於清朝,位於西水墩環城河上,後被毀。1965年,重建,為混凝土結構[1]。2001年,再次重建,4月5日開工,6月30日竣工。結構為單跨仿古圓弧形拱橋,以金山石裝飾,長32.9米,寬5米,淨跨20.74米[2]

文化

編輯

顯應橋雖小,但嘉慶十九年(1814年)在清朝時期曾因官紳鄒炳泰等人攔阻,將其橋堵為壩,阻斷下遊民眾耕種,並將農民舉薦的代表支浩明逮捕嚴刑逼問。因支妻秦氏通過黃如金覺慧僧等人相助到北京報官,經嘉慶四子智親王(後道光帝)介入,批准開橋壩、釋放支浩明[3]。1930年代此事被排演為戲劇,但遭到當地士紳阻礙被禁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4年此事被當地藝人整合變成錫劇《顯應橋》,開始流傳[4]

參考

編輯
  1. ^ 無錫市南長區志編纂委員會編. 无锡市南长区志. 北京:方志出版社. 2013.04: 142. ISBN 978-7-5144-0862-1. 
  2. ^ 郁有滿編. 无锡运河志. 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 2008: 114. ISBN 978-7-80748-313-7. 
  3. ^ 趙永良,蔡增基主編. 无锡历史文献丛书 第1辑 5 周启贤 无锡古代水利史 吴曙天 绘图无锡民风习俗.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4.12: 20–23. ISBN 7-313-06844-1. 
  4. ^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江蘇卷》編輯委員會編. 中国戏曲志 江苏卷. 北京:中國ISBN中心. 1996.12: 228. ISBN 7-5076-0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