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廣鈞(1866年—1929年),字重伯,號觙庵,又號伋安湖南湘鄉人。曾國藩長孫[1]

曾廣鈞為曾國藩三子曾紀鴻長子。光緒十五年(1889年)中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2]。光緒十六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3]甲午戰爭後,官廣西知府。

詩學成就

編輯

汪國垣《光宣詩壇點將録》將曾廣鈞點為「天巧星浪子燕青」,並借曾國藩《讀李義山詩集》五絕的詩味說:「奧緩光瑩稱此詞,涪翁原本玉溪詩。君家自有連城璧,後起應憐聖小兒。」「聖小兒」一語源出王闓運,他在宣統元年甲戍題《環天室詩集》卷首曰:「重伯聖童,多才多藝,交遊三十餘年,但以為天才絕倫,非關學也;今觀詩集,蘊釀六朝三唐,兼博採典籍云云。」這是對曾廣鈞詩學內涵的很有影響的概括評語,後人遂多以「聖童」、「聖小兒」等語呼重伯。

汪國垣還說:「環天室詩多沈博絕麗之作,比擬之工,使事之博,虞山之後,此其嗣音。太傅、惠敏,並致力玉溪,至重伯則所造尤邃,可謂克紹家風矣。」在其看來,襲風義山是曾氏家族詩學的「連城璧」。正因為曾廣鈞在其《環天室詩集》中寫下了大量的摹仿李商隱的作品,才成為在清末詩壇上頗有影響的「西崑派」代表詩人。

錢仲聯《近百年詩壇點將錄》點曾廣鈞為「天彗星拼命三郎石秀」:「曾重伯為求闕齋主人之孫,早慧,王湘綺目為聖童。詩承求闕崇尚玉溪之論,而不學韓、黃,驚才絕艷,猶是楚、騷本色。七律《和李亦元王聘三庚子落葉詞》十二首最負盛名,狄葆賢所謂『摹玉溪之妍辭,繼謝家之哀誄』,蓋為悼珍妃而作。」對於珍妃之死,世間曾有諸多談論,曾廣鈞據此寫下的十二首七律,既是他集中的盛名之作,也是詩學義山的最典型作品。《近百年詞壇點將錄》點曾廣鈞為「天巧星浪子燕青」:「『上接孟荀騶論縱,旁通騷賦楚歌狂。澧蘭沅芷無窮竟,況復哀時重自傷。』(黃遵憲《酬曾重伯編修》)王湘綺稱為聖童之曾重伯,不徒詩筆才華絕世,《環天室詞》亦迥異恆蹊。所謂『刻黛量顰,裁瓊界恨,有人寄託遙深』(《一萼紅·題無愛填詞圖》)者,即是自我寫照。宜海內才人齊聲傾倒,如『萬朵紅蓮禮白蓮』也。」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光緒己丑科會試同年齒錄
  2.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二百七十):光緒十五年。己丑。五月。丙午朔。……○乙卯。引見新科進士。……杜本崇、周樹模、饒士騰、劉彭年、丁惟禔、費念慈、魏時鉅、熊方燧、陳嘉言、許葉芬、曾廣鈞、江標、陳長橿、徐仁鑄、陳鍾信、葉昌熾、王萬芳、王同愈、張孝謙、盧叢林、何爾鈞、陳祥燕、惲毓鼎、劉啟端、程棫林、劉若曾、陸鍾琦、熙元、鄧維琪、孫鼎烈、豫泰、陳鳴秋、張澂、崇壽、歐陽熙、馬步元、劉爾炘、傅世煒、熙瑛、曹樹藩、段友蘭、葉新第、薛啟榮、朱錦、愛仁、劉奉璋、李傳元、姚士璋、景方昶、余誠格、張鴻翊、孔繁昌、王祖同、徐德沅、薛寶辰、高枬、王尤、朱延薰、戚揚、張維彬、鍾廣、王繼香、趙秉璋、馮端、林孝恂、吳嘉瑞、武玉潤、唐右楨、劉元亮、孫廷翰、錢駿祥、希廉、李鵬飛、陳曾佑、宮耀月、梁鑾藻、喻兆蕃、王垿、劉秉鈞、寶豐、黃炳辰、程豐厚、薩嘉樂、勞肇光、溫仲和、梁肇榮、俱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
  3.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二百八十四):光緒十六年。庚寅。夏。四月。庚子。朔。享太廟。上親詣行禮。……○引見己丑。科散館人員。得旨。修撰張建勛。編修鄒福保、李盛鐸、劉世安、業經授職。二甲庶吉士張孝謙、費念慈、景方昶、劉啟端、周樹模、程棫林、余誠格、高熙喆、王萬芳、劉若曾、葉昌熾、熊方燧、豫泰、陳嘉言、李傳元、曾廣鈞、瑞洵、陳昌紳、許葉芬、段友蘭、連捷、徐德沅、曹樹藩、杜本崇、吳嘉瑞、魏時鉅、王同愈、丁惟禔、惲毓鼎、崇壽、馬步元、劉元亮、王繼香、張鴻翊、傅世煒、鍾廣、余朝紳、張澂、高枬、饒士騰、朱延薰、盧叢林、熙瑛、薛寶辰、熙元、陸鍾琦、江標、徐仁鑄、王祖同、宋滋蘭、俱著授為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