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鈐雕塑改色事件

李再鈐雕塑改色事件,又稱紅色雕塑事件,指雕塑家李再鈐的作品〈低限的無限〉(1983年)在臺北市立美術館戶外廣場展出期間,於1985年遭館方因政治因素而塗改顏色所引發的爭議事件[1]

李再鈐簡介 編輯

李再鈐生於福建,1948年來到臺灣,公費就讀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但1950年因四六事件風波遭到退學。此後因儲小石的引薦到印染廠擔任布花設 計師,1958年又轉入臺灣手工業推廣中心就職。四十歲之後,李再鈐方透過自學轉向雕塑創作,以現代的幾何抽象風格發展出個人特色與名聲[1]

事件經過 編輯

1983年,李再鈐獲邀參加臺北市立美術館開幕,製作〈低限的無限〉之大型幾何結構雕塑於館前廣場展出。此作材質為鋼板,由五塊長形的唯體連接而成,且因臺北市立美術館的建築為白色,李再鈐為凸顯對比效果,故以紅色上色。1985年,有觀眾認為〈低限的無限〉由特定角度觀看像是象徵共產主義的紅星,因而向情治機關檢舉。館方在接獲相關單位之公文後,擅自將之改漆成銀色。隨後因媒體報導,引發藝文界和輿論的抨擊,才得以在翌年恢復原樣。當時龍應台於1985年8月29日《中國人間副刊發表〈啊!紅色!〉一文[2],嚴厲批評館方做法,認為此事暴露出二個文明社會所不能客許的心態,第一是對藝術的極端蔑視,第二是極權制度中才有的政治掛帥,引發各界之關注。此事件反映出解嚴前政治干涉藝術之現象,以及1980年代中後期民間輿論對此之不滿[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廖新田等. 臺灣美術史辭典1.0. 臺北市: 國立歷史博物館. 2020-11-01. ISBN 978-986-28-2262-3. 
  2. ^ 李再鈐雕塑改色事件 – 聲軌. soundtraces.tw. [2022-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