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晟(8世紀—801年7月8日),叔明唐朝將領。

生平 編輯

勤王有功 編輯

夏州朔方人。最初在朔方軍為步軍先鋒,因功授甘泉府果毅。建中初年,隨新任涇原節度使李懷光討伐據涇州作亂的軍將劉文喜,斬獲生擒居多,授驃騎大將軍,此後升為右先鋒兵馬使。後淄青節度使李納結連魏博軍進犯徐州,楊朝晟隨朔方大將唐朝臣征討,勇冠三軍。[1]建中二年(781年)十一月,朔方軍因錢財和軍裝沒送到,軍旗和軍服都很差,被同行的宣武軍嘲笑為乞兒。淄青軍與宣武節度使劉洽在七里溝相持,楊朝晟對唐朝臣說:「您用步兵背山列陣等待兩軍。我用騎兵在山曲埋伏,賊軍見我軍深入敵方勢單力孤,必定相搏。我以伏兵攔腰衝擊,必定打敗敵軍。」唐朝臣採納了這個計劃。魏博將領信都崇慶等果然率二千騎兵過橋西進追擊官軍,遭伏兵攔腰攻擊,信都崇慶等的軍隊被截斷,狼狽而返,據橋抵抗官軍。士兵爭相過橋,有的不得不涉水而過。楊朝晟指著他們說:「他們可以涉水,我們為什麼不涉水!」於是涉水攻擊,據橋的敵軍都跑了,信都崇慶等的軍隊大潰。劉洽等乘勝追擊,斬首八千級,敵軍溺死過半。朔方軍士盡得敵軍輜重,得到鮮艷華麗的軍旗和軍服,對宣武軍說:「乞兒的功勞和宋軍(宣武軍軍部宋州)誰多?」宣武軍人都感到慚愧。唐軍乘勝追殺到徐州城下,魏博、淄青軍解圍而逃,江、淮漕運得通。[2]以功授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子賓客[3][4]

建中四年(783年),唐德宗遭兵變,奔奉天,正在山東討伐魏博節度使田悅的時任邠寧、朔方節度使、河中尹李懷光返回勤王,以楊朝晟為左廂(一作右廂)兵馬使,率千餘人下咸陽以抵抗叛首朱泚,加御史中丞,賜實封一百五十戶。後李懷光在河中反叛,楊朝晟被其劫持在軍中。德宗出奔梁州洋州,邠寧節度留後韓游瑰退到邠州寧州。李懷光因本是邠寧節度使,待邠寧軍諸城如自己的屬城,以黨羽張昕總管邠州。張昕自危,因而大肆索取軍資,徵發士卒和兵車,約定歸順李懷光。楊朝晟父楊懷賓為韓游瑰部將,趁夜以數十騎斬張昕及其同謀,韓游瑰即日派楊懷賓奉表聞奏,德宗召楊懷賓勞問,授楊懷賓兼御史中丞,除授韓游瑰為正式的邠寧節度使。間諜到河中,楊朝晟得知其事,哭著告訴李懷光:「我父親立功於國,我作為兒子應該被誅戮,不可主兵了。」李懷光於是囚禁了他。[5]朝廷諸軍進圍河中時,韓游瑰在長春宮紮營,楊懷賓親自作戰。李懷光被平定後,德宗念楊懷賓之忠,讓副元帥渾瑊特赦楊朝晟,楊朝晟於是成為韓游瑰的都虞候。當時父子同在一軍,都官至開府賓客、御史中丞、封異姓王,軍中以為榮。[1][3][4]

安定地方 編輯

貞元四年(788年)七月,德宗詔征韓游瑰入宿衛,以左金吾將軍張獻甫為檢校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邠寧慶節度觀察使,代任韓游瑰。韓游瑰先前因吐蕃犯邊,親自率軍戍守寧州,受代之際趁夜輕騎秘密回京。他部下的將卒素來驕怠,畏懼張獻甫治軍嚴厲,衙內千餘人趁張獻甫還在路上,作亂劫掠,迫使監軍楊明義奏請以已出奔到京師的將領范希朝為節度使。楊朝晟最初逃到郊外,軍人裴滿煽動亂軍劫持他,次日,楊朝晟騙亂軍說:「你們所請求的事很好,我來道賀。」於是軍心稍安。楊朝晟及諸將圖謀誅殺首惡者。兩三天後,楊朝晟詐稱邠州已經來人,與諸將率兵前來,召集亂兵,說:「先前所請不被准,張尚書昨日已入邠州,你們都應該死,我不能盡殺,你們說出為首者的名字歸罪於他們,其餘不問。」於是眾人說出二百餘人的名字,斬殺這些人(一作斬殺三百餘人)後,事平。[6]楊朝晟率軍迎接張獻甫到任。[7]德宗提拔范希朝為寧州刺史,為張獻甫的副使。[8][9]張獻甫入奏楊朝晟之功,楊朝晟得加御史大夫。[1][3][4]

貞元九年(793年)二月,朝廷在鹽州建城,徵兵以守御邊境,楊朝晟奉命統率人馬鎮守木波堡,靈、武、銀、夏、河西等地得以安寧。[1][3][4][10]

代任邠寧 編輯

貞元十二年(796年)五月,張獻甫卒,楊明義請求以楊朝晟權知留後。同月,詔以楊朝晟代任為邠州刺史、邠寧慶節度度支營田觀察使[8]同年,楊朝晟丁母憂,由長孫慥代為邠州刺史;[11]楊朝晟被起復為左金吾大將軍同正、邠州刺史,仍加兼御史大夫。[1][3][4]

貞元十三年(797年)正月,楊朝晟奏:「方渠、合道、木波都是賊寇的來路,請求築城以為備。」德宗下詔問需要多少兵,楊朝晟奏稱:「臣部下兵自己就能完事,不需要額外的幫助。」詔書又問:「先前築鹽州,共興師七萬才勉強完備,如今在敵人邊境築三城,應該加倍派兵,為什麼反而容易了?」楊朝晟說:「鹽州築城是敵虜都知道的。現在臣駐防的地方邊境接近敵虜,敵虜料定王師不少於七萬(一作十萬),敵軍也沒有聚集,不敢輕易來犯。如果聚集諸道軍隊大舉興兵,大概一個月才能到,蕃戎也會來犯,那就只能作戰,勝負未知,更無暇建城了。我現在請求秘密發出軍士,不用十日到塞下,出其不意地建城,不到三十天就能大功告成,敵人來了也不能攻克,只要堅壁清野,城邊沒有草,敵虜不能久留就走了,我們再積聚糧草、留卒駐守,這是萬全之計。」德宗採納。二月,楊朝晟分兵三路,各築一城。唐軍駐紮在方渠,沒有水,軍隊譁然,軍吏說:「方渠沒有井,不可以屯軍。」判官孟子周說:「承平年代,方渠的居民形成市集,如果無井,何以聚人!」下令挖井。突然有青蛇從高處下來,水隨著它爬行的痕跡流過。楊朝晟令築造防禦工事環繞之,於是形成深的甘泉,軍人靠它喝夠水,楊朝晟將此事畫成圖上報,詔令設置祠堂,命名此泉為應聖泉。三月,三城建成。四月,楊朝晟軍回到馬嶺,吐蕃才出兵追擊,見不能攻克三城,相持數月後退兵。[3][4]楊朝晟在馬嶺築城而回,開地三百里,[1]皆如其所料。[12]

楊朝晟在任內曾署獨孤寧為記室,柳宗元曾為此作《送邠寧獨孤書記赴辟命序》。

貞元十五年(799年)二月,楊朝晟守孝期滿除去喪服,加檢校工部尚書。十七年(801年)五月,因防秋移軍寧州,染病,十多天後去世。[1][3][4][8][13]

楊朝晟臨終召集僚佐:「我楊朝晟必不能康復了,朔方命帥多出自本軍,雖是依照眾人的意思,卻不合國體。寧州刺史劉南金,練習軍旅,應該讓他代行軍務,且他知曉軍事,由他等候朝廷另擇節度使必然無虞。」又以親手寫的書信授予監軍劉英倩,由劉英倩告訴軍隊。朝廷任命戍守定平的河中兵馬使李朝寀為新節度使、劉南金為副使,邠寧軍也奉詔,但隨即因懷疑李朝寀要帶麾下軍隊上任而生變,擁立劉南金為節度使,劉南金拒絕武裝抗命,軍士又擁戴兵馬使高固,又因劉南金受命為副使,擔心其阻撓而誘殺之。德宗得知邠寧軍情,收回對李朝寀的任命,改任高固。[14][15][16]

評價 編輯

  • 《舊唐書》史臣曰:朝晟忠孝權謀。
  • 《舊唐書》贊曰:,守忠臣之道,皆賢帥之才。[3]

注釋及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