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宜礦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區[1]

松宜礦區
坐標:30°07′18″N 111°28′43″E / 30.12159°N 111.47873°E / 30.12159; 111.47873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村級區劃單位數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電話區號+86 

行政區劃

編輯

松宜礦區下轄以下村級行政區劃單位[2]

松滋管理區社區、​松木坪社區、​鴿子壇社區、​陳家河社區、​罈子口社區、​鐵路社區、​枝城水泥廠社區和尖岩河社區。

歷史

編輯

湖北省松宜礦務局原為省屬國有企業,礦務局機關設立在宜都市松木坪鎮。礦區地跨荊州松滋宜昌宜都兩市,面積10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萬人。1958年大躍進時期,松宜掀起辦煤高潮,礦井多達152對,職工人數1.8萬人。1960年5月「宜昌專區松木坪煤礦」與「荊州煤礦公司」合併成立「湖北省松宜煤炭礦務局」,隸屬湖北省燃料工業廳。此後至1965年礦務局僅保留猴子洞、乾溝河2對礦井,職工精簡到987人。1966年鴿子潭、罈子口等礦井建設得到恢復。1969年9月12日省屬松宜煤礦下放荊州地區管理。1969年9月18日為改變「北煤南運」,礦區再掀辦煤高潮,「湖北荊州地區松宜煤田會戰指揮部」成立。1974年松宜礦區專用鐵路建成,專線長64公里,配建跨越式煤倉5個、滑坡式煤倉2個,7個礦井的煤炭由鐵路運輸。1978年4月3日湖北省革命委員會(78)第29號文批准,將荊州地區松宜煤炭礦務局收歸湖北省煤炭工業局隸屬,改名為「湖北省松宜煤炭礦務局」。1978年原煤產量突破70萬噸,創歷史最好水平。松宜成為湖北省第二大煤炭生產基地。建成石家灣煤礦、鴿子潭煤礦、罈子口煤礦、陳家河煤礦一井二井、尖岩河煤礦、廟河礦、石家灣礦、背洞灣礦、尖岩河礦等。80年代礦井10對,年產煤炭40萬噸。2003年5月,松宜礦務局下放宜昌市。2003年8月下放宜都市。2004年10月實施企業改制為松宜煤業責任有限公司,實行全員改制,時有生產礦井5對,生產能力33萬噸。2006年4月,經湖北省編委和宜昌市編委批准組建成立松宜礦區管理委員會,為宜都市人民政府派出機構。2017年松宜煤礦最後2座礦井(尖岩河煤礦、陳家河煤礦一井)全部關閉。[3]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