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友新
亞歷山大·謝苗諾維奇·帕紐什金(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Семёнович Панюшкин,1905年—1974年),中文名潘友新,是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外交官,情報員、少將。潘友新在1952年至1961年間成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1939年至1944年、1952年至1953年間擔任蘇聯駐中國大使。1947年至1952年擔任蘇聯駐美國大使。
亞歷山大·謝苗諾維奇·帕紐什金 | ||||||||||
---|---|---|---|---|---|---|---|---|---|---|
出生 | 1905年8月14日[儒略曆8月1日]![]() | |||||||||
逝世 | 1974年11月12日![]() | (69歲)|||||||||
國籍 | ![]() | |||||||||
職業 | 外交官 | |||||||||
獎項 |
|
生平 編輯
1905年生於俄羅斯帝國薩馬拉,1920年加入蘇俄紅軍。1938年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1945年至1947年在蘇聯外交部工作,1947年至1952年擔任蘇聯駐美國大使。1948年至1952年擔任蘇聯駐遠東委員會代表,曾任出任聯合國大會第四及第五屆會議蘇聯代表團團員。
榮譽 編輯
曾獲得列寧勳章,紅旗勳章,紅星勳章,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戰勝德國獎章,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中忘我勞動獎章[1]。
參考資料 編輯
政府職務 | ||
---|---|---|
前任: 瓦西里·斯捷潘諾維奇·里亞斯諾伊 |
蘇聯國家安全部第一總局局長 1953-1956年 |
繼任: 亞里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薩哈羅夫斯基 |
外交職務 | ||
前任: 羅申 |
蘇聯駐華大使 1952年-1953年 |
繼任: 庫茲涅佐夫 |
前任: 盧幹滋 |
蘇聯駐華大使 1939年-1944年 |
繼任: 彼得羅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