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樹才(1908年8月—1990年2月6日),男,直隸曲陽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牛樹才
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任期
1988年-1990年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08年8月 (1908-08)
 大清直隸省曲陽縣上莊子村
逝世1990年2月6日(1990歲—02—06)(81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石家莊
籍貫河北省曲陽縣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生平 編輯

牛樹才是河北省曲陽縣上莊子村人。1925年五卅運動後,牛樹才領導學生罷課,被推選為保定直隸省甲種工業學校學生會領導人,參加保定學聯工作,被學校開除。192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後轉為中國共產黨員。10月,轉入保定大中專業學校。同年底,因領導學生驅逐校長鬥爭,再次被開除[1]。1927年,籌建曲陽城廂平民學校(後改名燕南民眾學校),任董事長兼校長[2]。1931年,曲陽縣建立了共產黨組織,他即與縣黨組織取得聯繫,並以平民學校為掩護,從事中共地下工作[3]。1937年七七事變後,牛樹才被推為黨城區戰地動員會主任,參加籌備成立曲陽縣抗日民主政府。1937年10月,任中共曲陽縣委組織部長。1938年冬,任縣委書記[2]。1939年10月,任北嶽區一地委組織部長、代理地委書記。1944年9月,任中共冀察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長[4]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1946年10月,牛樹才任中共冀熱察區委員會副書記、冀熱察軍區副政委。1947年10月任中共冀熱察區委員會書記兼冀熱察軍區政委[2]。至1948年8月,繼續任中共冀熱察區委員會書記、冀熱察軍區政委[5]。1948年,他和冀熱察軍區司令員詹大南率部參加了平津戰役。1948年底,升任察哈爾省委書記兼張家口市委書記、市軍管會主任[6]

1949年2月初,為解決南方幹部缺乏問題,華北南下幹部縱隊在河北安國縣組建完畢,牛樹才任縱隊長,中共冀察晉五分區地委書記馬天水任政治委員。縱隊下轄3個支隊,每個支隊500人,共約1500名幹部。2月25日,華北南下幹部縱隊從安國縣出發,一路向南,經石家莊、德州、濟南、蚌埠,於3月初到達合肥,並在合肥駐下休整。渡江戰役爆發後,華北南下幹部縱隊從合肥出發,到達安慶,並於4月23日從安慶乘船過江,到達貴池,與皖南沿江支隊領導機關會師。隨即,牛樹才、馬天水等率領部分幹部到達屯溪,各支隊及所屬大隊按照事先安排,奔赴皖南各縣[7]。1949年5月7日,皖南軍區成立,他擔任政委(劉飛任司令員)[8]。5月13日,皖南區委正式宣告成立,由9人組成,書記謝富治,第一副書記牛樹才,第二副書記胡明,第三副書記馬天水,委員有牛樹才、胡明、馬天水、黃慶熙、劉平、熊兆仁魏明蘇毅然。皖南區委隸屬中共中央華東局領導,下轄屯溪市委和蕪當、宣城、池州、徽州地委[7]。1949年11月,擔任皖北區第二書記,兼任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土改委員會副書記,屬中共中央華東局領導,下轄中共阜陽、宿縣、滁縣、巢湖、六安、安慶6個地委和合肥、蚌埠、安慶3個市委[9]

1952年1月2日,中共中央批准[10],皖北區黨委合併入新成立的中共安徽省委員會[11],由曾希聖、牛樹才、劉飛黃岩李世農李世焱胡明楊建新孫仲德蘇毅然桂林棲張愷帆12名委員組成,曾希聖為書記,牛樹才為副書記[12]。此外牛樹才擔任安徽省軍區第二政委。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牛樹才出任省政府副主席[13][14]。1955年1月,任上海市人民委員會交通辦公室主任。1956年秋任上海市基本建設委員會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候補委員[2]。1957年1月至1960年1月,牛樹才擔任上海市副市長[15]。1960年2月,調河北省工作,任河北省副省長兼建委主任、省政協副主席。1960年12月,補選為中共河北省委候補委員[16]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1979年1月,任河北省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1980年,在河北省第五屆人大第二次會議上當選為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代理主任、黨組副書記。1983年5月,牛樹才任中共河北省顧問委員會籌備組組長[17]。1990年2月6日,牛樹才在河北石家莊病逝,享年82歲[18]

參考 編輯

  1. ^ 劉海林主編. 张家口人物志 古代·近现代卷. 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 2005.04: 172. ISBN 7-80098-785-X. 
  2. ^ 2.0 2.1 2.2 2.3 韓愛營主編;《曲陽縣誌》編纂委員會編纂. 曲阳县志. 北京:新華出版社. 1998.10: 692–693. ISBN 7-5011-4171-1. 
  3. ^ 河北年鑑編纂委員會編. 河北年鉴 1991 创刊号. 河北年鑑社. 1992.08: 552. 
  4. ^ 吳成平主編. 上海名人辞典 1840-1998.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1.02: 47. ISBN 7-5326-0596-5. 
  5. ^ 王鶇賓等主編. 东北人物大辞典 第2卷 下. 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 1996.12: 1946. ISBN 7-80507-413-5. 
  6. ^ 河北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河北省檔案局. 毛泽东与河北 下. 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 157. ISBN 7-202-04280-0. 
  7. ^ 7.0 7.1 陸勤毅,李修松主編. 安徽通史 10 新中国卷.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1.09: 27–28. ISBN 978-7-212-04297-4. 
  8. ^ 《中國人民解放軍通鑑》編輯委員會編.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 1927-1996. 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1997.07: 1447. 
  9. ^ 陳基余,趙培根主編;《安徽大辭典》編纂委員會編. 安徽大辞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2.09: 111. ISBN 7-5326-0224-9. 
  10. ^ 陸勤毅,李修松主編. 安徽通史 10 新中国卷.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1.09: 308–309. ISBN 978-7-212-04297-4. 
  11. ^ 何虎生,李耀東,向常福主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官志 增订本 第2版. 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1996.07: 740–741. ISBN 7-80088-393-0. 
  12. ^ 中共安徽省委黨史研究室編. 中国共产党安徽历史 第2卷 1949-1978.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4.06: 88–89. ISBN 978-7-5098-2525-9. 
  13. ^ 《當代中國的安徽》編輯委員會編. 当代中国的安徽 上 Contemporary China: Anhui 1. 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香港祖國出版社. 2009.09: 30–31. ISBN 7-80170-845-8. 
  14. ^ 安徽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安徽近現代史辭典》編委會編. 安徽近现代史辞典.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0.06: 327. ISBN 7-5034-0114-1. 
  15. ^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編纂. 中共上海党史大典.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06: 252. ISBN 7-5320-7492-7. 
  16. ^ 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編. 中国共产党河北历史大辞典.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1990.09: 113. ISBN 7-80136-696-4. 
  17. ^ 劉海林主編. 张家口人物志 古代·近现代卷. 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 2005.04: 172. ISBN 7-80098-785-X. 
  18. ^ 趙福山編著. 西柏坡人物.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03.07: 54–55. ISBN 7-5043-39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