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士(英語:Peter Hans Misch,1909年—1987年7月23日),美籍德裔地質學家。

米士
Peter Hans Misch
性別
出生(1909-08-30)1909年8月30日
德意志帝國柏林
逝世1987年7月23日(1987歲—07—23)(77歲)
 美國西雅圖
國籍 美國
教育程度哥廷根大學博士學位
職業地質學家
親屬父親:格奧爾格·米施
外祖父:威廉·狄爾泰
代表作
  • 《雲南構造史》

米士出生於柏林,父親為哥廷根大學哲學家格奧爾格·米施(Georg Misch),外祖父則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威廉·狄爾泰。米士於1932年獲哥廷根大學地質學博士學位。1934年,參加了攀登喜馬拉雅山脈南迦帕爾巴特峰的探險。

1936年,為躲避納粹的迫害,他前往中國中山大學地質系任教,併兼任兩廣地質調查所研究員。抗日戰爭爆發後,隨學校遷往雲南。1940年赴西南聯大任教,並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他對雲南的地質構造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提出了「澄江運動」與「晉寧運動」的概念,還發表了《雲南構造史》等著作。

1946年,米士前往美國,曾短暫地任教於史丹佛大學,後前往華盛頓大學。此後,他成為了北喀斯喀特(North Cascades)地質學的研究權威。1981年他從華盛頓大學退休,不過仍繼續從事研究工作,直至1987年去世。

米士曾於1966年當選美國地質學會(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主席,此外他還是美國礦物學會、地球物理聯合會、倫敦地質學會的會員。[1][2][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米士 Misch,Peter. 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 [永久失效連結]
  2. ^ Peter Misch. Washington University. [2012-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1). 
  3. ^ Guide to the Peter Misch Papers. Northwest Digital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