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訂單量
經濟訂單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簡稱EOQ)也稱經濟訂購量,是由福特·惠特曼·哈里斯於1913年時所提出,主要是計算存貨的儲存成本與訂單成本減至最低的訂單量關係。
基本假設
編輯- 訂購成本不變。
- 品項之年需求(或為月需求或任何周期皆可,此處以年需求為例)不變且為已知數
- 沒有大量訂購之折扣
- 下訂單後即時收貨
- = 訂單量
- = 最佳訂單量
- = 產品年需求量
- = 每單位進貨成本
- = 每訂單之固定成本(並非每單位成本,而是附加成本)
- = 每單位每年之儲存成本(儲存空間、冷藏、保險等成本,一般與單位進貨成本無關。)
總成本函數
編輯此單一品項EOQ公式求得以下成本函數的最小值:
總成本 = 進貨成本 + 訂單成本 + 儲存成本
-進貨成本是貨物的可變動成本:每單位進貨成本 × 產品年需求量。是 P×D
-訂單成本是下訂單的成本:每次下單有固定成本C,和每年須下訂單D/Q次。是C × D/Q
-儲存成本:平均庫存量(在存滿與提清之間)是Q/2,成本因而是H × Q/2
要決定總成本曲線的最低點,將其導數設為等於零:
此導數的結果是:
求Q以得出Q*(最佳訂單量):
因此:
有趣的是Q*是獨立於P,它只是C、D和H的函數。
衍化
編輯EOQ模型有多個衍化,其中包括缺貨成本(backordering costs)及多品項。此外,經濟訂單間隔(economic order interval)可從EOQ推算;經濟生產量模型(economic production quantity model)可以類似的方式來決定最佳生產量。
可能不適用的情形
編輯如果出現以下情形,可能不適合採用EOQ方法:
- 按訂單設計(Engineer To Order, ETO),或者訂貨型生產(Make To Order, MTO);
- 產品易腐敗,保質期短;
- 生產過程需要生產特定數量的產品,或者不能超過特定數量的產品;
參考
編輯- Harris, F.W. "How Many Parts To Make At Once" Factory, The Magazine of Management, 10(2), 135-136, 152 (1913).
- Harris, F. W. Operations Cost (Factory Management Series), Chicago: Shaw (1915).
- Wilson, R. H. "A Scientific Routine for Stock Control"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3, 116-128 (1934).
外部連結
編輯http://www.inventoryops.com/economic_order_quantity.ht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英文)